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益母草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5 8:44:4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药 名】:益母草 【英文名】:Motherwort Herb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 【功 效】:活血,祛瘀,调经,消水。 【主 治】: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痰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性味归经】:辛苦,凉。①《本草拾遗》: "寒。"②《本草蒙签》: "味辛甘,气微温,无毒。" ③《纲目》: "味辛微营,无毒。"④《本草正》: "昧微苦、微宰、微寒,性滑。" 人心包、肝经。①《本草汇言》: "手、足顾阴经。"②《药品化义》: "入肝、脾、包络三经。"③《本草再新》: "人心、脾、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用药忌宜】:阴虚血少者忌服。①《经效产宝》:"忌铁器。"②《本草正》:"血热、血滞及胎产艰涩者宜之;若血气素虚兼寒,及滑陷不固者,皆非所宜。" 【别 名】:TUI(《诗经》)、ZHUI(《尔雅》)、益母、充蔚、益明、大札(本经》、臭秽(《尔雅》刘歆注)、贞蔚(《别录》)、苦低草(《千金方》)、郁臭草(《本草拾遗》)、夏枯草、土质汗(近效方》)、野天麻、火钦、负担(《经效产宝》)、辣母藤(《履CHAN岩本草》)、郁臭苗(《救荒本草》)、猪麻(《纲口》)、益母艾(《生草药性备要》)、扒骨风(《分类草药性》)、红花艾(《岭南采药录》)、坤草(《青海药材》)、枯草(《药材资料汇编》)、苦草、田芝麻棵、小暑草(《江苏植药志》)、益母篙(《东北药擅志》)、陀螺艾(《广西药植图志》)、地落艾(《陆川本草》)、红花益母草、四棱草(《中药志》)、月母草(《喀四川中药志》)、旋风草(《陕西中药志》)、油耙菜、野油麻(《湖南药物志》) 【处方名】:益母草、坤草、制益母草、酒益母草 处方中写益母草、坤草均指生益母草。为原药材晒干切段入药者。 制益母草为益母草切段后拌入酒、醋、盐、生姜等,然后蒸透入药者。 酒益母草为益母草切段后,用黄酒淋洒,闷透,用文火微炒(或蒸),然后入药者。 【商品名】:益母草:为5~6月开花期间采收者。以枝叶肥壮、色灰绿、带有紫红色花者为佳。 童子益母草:为3~4月间未开花前采收的幼株。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