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狼毒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9 8:49:4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中文名】狼毒

       【拼音】LANGDU

       【学名】Stellera chamaejasme L.(【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木兰植物门 Magnoliophyta /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 蔷薇亚纲 Rosidae / 桃金娘目 Myrtales / 瑞香科 Thymelaeaceae / 狼毒属 Stellera)

       【出处】《本经》

       【类别】根类·下品《本经》

       【异名】续毒(《本经》),川狼毒(《集效方》)、断肠草、洋火头花、打碗花、山丹花、闷头花、一把香、头痛花、红火柴头花、棉大戟、山萝卜(《滇南本草》)、大将军、红狼毒、西北狼毒,蒙古名“达伦-图茹”,康巴藏语称为“阿交如交”。

       【来源】瑞香科,狼毒属植物:瑞香狼毒

       以狼毒命名的药材有瑞香科、大戟科的多种植物;《草本》所载的狼毒,系瑞香科瑞香狼毒,故应以此为正品(中药大辞典·1986年6月第一版1899页)。 现在药用的主要有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和白狼毒(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根。


  狼毒一狼毒大戟 RadixEuphorbiaeFischerianae





       【植物形态】多年丛生草本,高20-50厘米。头状花序顶生,直径约2.5厘米,花多数;萼常呈花冠状,白色或黄色,带紫红色,萼筒呈细管状,先端5裂,裂片平展,矩圆形至倒卵形;雄蕊10,成2列着生于喉部;花冠背面红色,腹面白色;子房上位,上部密被细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果卵形,为花被管基部所包。种子1枚。花期5~6月。单叶互生,较密,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1~3厘米,宽2~10毫米,全缘,两面无毛;老时略带革质;叶柄极短或无柄。茎丛生,平滑无毛,下部几木质,带褐色或谈红色。


  狼毒—月腺大戟 Radix Euphorbiae Ebracteolatae

       【产地】分布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主产于内蒙古、山西、河南、青海、甘肃、陕西、四川等地。生长于高海拔的山坡和草原、牛场。

       【采集】春、秋采挖,去茎叶、泥沙,晒干。

       【药材】瑞香狼毒的干燥根,呈圆锥形至长圆柱形,稍扭曲,长7~30厘米,直径2~7厘米;根头部留有地上茎残基;外表棕色至棕褐色,有纵皱及横生的细长皮孔,有时残留细根。栓皮剥落后,露出柔软的纤维。体轻,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中心木质部黄白色,外圈韧皮部白色,呈纤维状.


       【炮制】

       生狼毒:用水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醋狼毒:取狼毒片加醋拌匀,稍闷,待醋吸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晒干。(每100斤狼毒片,用米醋20~30斤)

       【储存】防潮。

       【性味】气微;性平,味辛、苦。有毒。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有大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有毒。

       ④《本经逢原》:苦辛,寒,大毒。

       【归经】《得配本事》:入手太阴,兼少阴经气分。

       【功用】逐水祛痰,破积杀虫。

       【主治】治水肿腹胀,痰、食、虫积,心腹疼痛,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淋巴结、皮肤、骨、副睾等结核,疥癣,痔瘘。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恶疮,鼠瘘疽蚀,蛊毒。

       ②《别录》:疗胁下积癖。

       ③《药性论》:治痰饮,癥瘕。

       ④《滇南本草》:治胃中年深日久饮食结住,积久稠痰,状粘如胶。攻虫积,利水道,下气,消水肿,吐痰涎。

       ⑤《本草通玄》:主咳逆,治虫疽,瘰疬,结痰,驱心痛。

       ⑥《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下气杀虫。治痰饮停留,骨膜发炎,结核顽疮,酒齄鼻。

       【宜忌】本品有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大豆为之使。 恶麦句姜。

       ②《药对》:畏占斯、密陀僧。

       ③《本草汇言》:脾元不足,真气日乏者,不可妄施。

       ④《得配本草》:畏醋。

       ⑤《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孕妇忌用,慢性胃肠溃疡慎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分;或入丸、散。

       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