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论制附子的不良加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4 10:27:20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在中药中最具不可替代性,最有起死回生之能的(温阳五虎将),在近代屡屡蒙寃。其中最寃的,还数附子!为什么?因为它的毒性是人造的!现代文献指出,正确地进行加热与水解工序的生附子,有效成份可高出市售制附子十几倍。而进行LD50测试时,小白鼠服用至相当于人体日服附子数十斤之浓缩给药量,仍无一死亡,亦观察不到有因长期服用而致脏腑损害之现象。换言之,天然态的附子,本来可以是无毒的。但加工炮制后的制附,却几乎一定是有毒,甚至是致癌的!我们所报导的,是否少数不法加工户的过别现像?不是的!据我们在跟多位江油加工户混熟了之后,所得到的内部情报,与在国内外各大批发零售药店购买样品所见,现行流通的江油川附,十居八九都是这样炮制出来的!

加工户要生产附子时,只需要拨一个电话到化工原料店处,说出要生产多少斤哪种附子,根本不用明说要买那种化工药剂,店方自会称好,配送到户,在单据上,自然是不会记下所购买药种之实质种类的。本地加工户,戏称为"一条龙服务″。

真正的附子行家,固然入眼便知。否则,一般人其实只要循公开的数据,细心推敲一下,也会发现这一笔附子账大有问题!

江油今年的附子生产量,跌至仅五百吨之历史新低点,本地泥附子收购价升至十二元一公斤左右。我们介绍过,如按规范生产要求的制附子,一般需用五斤鲜附子,来生产出一斤制附片,而伪法则用2.5斤鲜附子,即可生产一斤附片。换言之,如按规范生产,一市斤制附子的原料泥附子是五市斤,收购成本为三十元,再加上加工的原料,场地,人工,水电,上税,包装,存仓,运输,利润……假如批发价低于七十元,那是全无赚头的了,假如低于六十元,那简直连生产成本都够不上!那请问,假如订回来的江油川附,索价三四十元一市斤的话,它会是规范生产的吗?

起码,它多半不会是江油附子,因为其它产地的附子,原料价便会便宜上很多。有些江油厂家股东家里的地窟或私仓,正是用来贮存在外地收购之杂牌附子的….故此,别以为在江油购入的,便一定是地道附子,很可能只是狭西汉中的旱附子!

江油附子生产量大跌,而全国需求量突增,某些厂家,在七月的收获期间,并没有跟本地农户收购附子,也没有增聘人手来进行祛皮工序,那请问,供求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有些生产基地,有时根本三两年来都不进行实质运作,那市面流通的制附,从何而来?可谓耐人寻味!

其实,很多重要生产厂家的股东,也正就是当地之个体加工户。至于江油以外的其它产区,产量较少,即使产品冠以大厂的名头,其实依然更常是由(山寨)户在背后供货的!附子的真正加工流程,不言可喻。江油附子加工现状在全国具有代表意义,灌胆,祛皮,染色,加毒,增白,全国一样,因江油师傅的加工经验,早已普遍流传全国。

总结而言,在市场上流通的制附子,离不开四种问题: 

(1)大量灌胆巴而退胆不全的(胆巴附子),此类附子的含胆巴量,可超出规范生产品十多倍,入口较麻而苦,带有咸涩味,质重硬而面有半透明光泽,初入门的同业,最易误以为是好附子

(2)含大量剧毒,甚至致癌化工原料的(毒附子)。此类附子,因毒性来自化工品而非乌头碱,故长时间煎煮,根本无助于灭毒。

(3)因某些原因,而需安排进行反复多次流水退胆的(附子渣)。此类附子,质检乌头碱含量时,是一定过关的;可是乌头碱并非水解成有药效的乌头胺,而是被过水冲掉。这种附子,有时一次用上半斤,药力还比不上一两正法炮制的制附,或者三钱生附!

(4)其它产地的附子,混充地道江油附子

市售制附,大部份为此四种因素之合成体。故此,患者服用附子剂后之反应,很大程度并非关乎医家的方证水平,而是视乎他当时碰上了那一种附子!试想想,任你是国手医神,假如有个捣旦鬼,把你的君药一时推大三倍,一时减少五倍,一时又添加上大量致癌药品……试问你能不倒上大霉吗?
这种情况,笔者在四川和港深见得很多,患者在服用附子剂后,尚未见有乌头碱型的眩冥反应,却已经呈现异常的头部或胃肠不适。这种异常表现,有些同业常会误以为是排病反应;其实,多半是附子之人为添加剂引起的。

本年夏至前后,笔者请了几家江油附子户,按本人要求的规范生产步骤,试作了一二千斤制附和生附片。其间,个个附子户摇头叹息,视为(违反传统),声言即使照辨,笔者也注定了必然会亏大本无疑(私下认同他们的忠告可能很对)!

生产完成后,笔者特别着意把规范生产的附子,试用于(1)过去服用市售附子易出现异常不适;和(2)过去曾长期服用扶阳方剂,辨证无误,而疗效不明确的案例,结果是两者均呈现非常可喜的突破! 

例如,一个家族,全员均是一旦服用市售附子,必然引发剧烈头痛.试用正品附子,则不管如何重用,均无头痛之现象。

另一位患者,因罹患重证心律不齐,冠心病合并心衰,长期求诊于扶阳名家,仍不见好转,近期已恶化至无法自行在床上坐起。笔者以基本类同之方药为其处方,唯易以正品附子,结果患者一夜病减,可站立下床,一周内可上落楼梯!笔者的个人医术修为,肯定不如其先前求诊之名家远甚,前后疗效的差异,正堪说明劣药之误人!

回溯附子生产变质的原因,先是盲目畏毒,引致提倡过度之炮制法;加上经方医学与扶阳理念,在历史上一度被忽视,令许多临床医师,只将附子视为(中药强心针),而不了解三阴病在现代人之间的普遍性,从而忽视了附子的重要,引致需求日减。

因整体供求市场痿缩,附子生产户在市场经济扶持不足、药商无视地道因素与税项支出繁重等多重因素打击下,走上了以不良生产法来减轻成本的死路;令本就被炮制得药效大量流失的附子,更带上了真正伤人的毒性。如是恶性循环下,扶阳至宝的江油附子,焉能不亡?

其实,附子问题,只是扶阳药物问题之冰山一角。笔者在港穗期间,曾见一些扶阳同道,专程自海外订回桂枝,仙灵脾等品,或专门包起旱田以制备老姜,….其药之性味,确是胜出国内之流通品甚多.作为中医药之乡的中国,竟乏内销的好药材之流通,思之不禁黯然。

高效的扶阳方剂,药的把关是首要的。许多当世扶阳名家,用附子动辄数两,此非因其偏好重用,实为凭其经验得悉,现代的制附,重用几两之效力,不过等于古制之数钱炮附或生附子,即约小半剂仲景四逆汤而已。

生附子长时间煎煮后,浓缩加工而成的颗粒,可令医家放胆下药,而患者则免去附子剂需久煎之苦,是附子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而要保留经方的用药特色,附片亦不宜弃用,生附片,水蒸制附与砂炒炮附,均应续行改进生产水平并观察临床药效。

官方只对乌头碱的含量把关,而对有效成份之保存置之不理,更无视毒性化工品之渗入,为其一大败笔,必需正视!我们呼吁国家药品质量管理部门,对附片加工生产渗入的毒性物质进行大力整顿,以保障附子的良好药性,保护民众健康。

至今的所谓大厂生产或认证标签制度,其实未见得对附子事业,有何实质的扶持作用。我们仍需要大量的有心人,去挑战此可悲之现状。

经方医学与扶阳用药,涉及的主力药种,相对并不太多,在此谨行呼吁,同道间若能万众一心,加强地道药源的业内信息交流,充分把好药物质素的关,弃用劣质药材,则相信不出数年,我国的中医界,必然另有一番新气象。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