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麻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医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7 19:36:2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huangyf81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草麻黄 分布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②木贼麻黄 主要分布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新疆、四川西部等地。③中麻黄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四川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8~10月间割取绿色细枝,或连根拔起,去净泥土及根部,放通风处晾干或晾至6成干时,再晒干。放置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

【拉丁名】:药材Herba;Ephedrae原植物①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②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③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Mey.

【炮制方法】:麻黄:拣去杂质,去尽木质茎及残根,用水洗净,微润后切段,干燥即得。麻黄绒:取已经加工切碎的净麻黄放在碾槽里,研至纤维疏松成绒状。蜜麻黄:取麻黄段,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麻黄段100;斤,用炼熟蜂蜜10~15斤)《本草备要》:“用醋汤略泡,晒干备用。亦有用蜜炒者。”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陶弘景:“麻黄用之折除节,节止汗故也。先煮一两沸,去上沫,沫令人烦。”②《纲目》:“服麻黄自汗不止者,以冷水浸头发,仍用扑法即止。凡服麻黄药,须避风一日,不尔病复作也。凡用须佐以黄芩,则无赤眼之患.

【生药材鉴定】:①草麻黄又名:田麻黄。茎呈细长圆柱形而微扁,少分枝,直径约工~2毫米,通常切成长约2~3厘米的小段。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走棱线,手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5~6厘米。节上有膜质鳞叶2片(稀3片),长约3~4毫米,上部灰白色,锐长,三角形,尖端反曲,基部棕红色,连合成筒状。茎质脆,易折断,断面略纤维性,外圈为绿黄色,中央髓部呈红棕色。气微香,味微苦②木贼麻黄茎呈细长圆柱形,多分枝,较草麻黄梢细。直径约1~1.5毫米。表面草绿色至黄绿色,有纵走棱线,手触之无粗糙感,节间长1.5~3厘米。节上有2片(稀3片)膜质鳞叶,长约1~2毫米,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尖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至黑棕色,连合成筒状。其他与上种相似。③中麻黄呈细长圆柱形,直径为1.5~3毫米,全草呈黄绿色,节上的膜质鳞叶为3片轮生,长约2~3;毫米,灰白色,先端锐尖,⑧间长2~6厘米,手触之有粗糙感。三者均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主产山西、河北、甘肃、辽宁、内蒙古、新疆、陕西、青海、吉林等地。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矮麻黄Ephedra gerardia-na Wall.(分布四川、西藏、云南)、丽江麻黄E.lidiangensisFlorin(分布云南、四川)、膜果麻黄E. Przewalskii Stapf(分布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双穗麻黄E. Distachya L.(分布东北、新疆)等的草质茎,亦作麻黄使用。显微鉴定:⑴草麻黄 茎节间横切面:类圆形,边缘棱脊16~24个,略呈波状凹凸。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厚,充有微小晶体;外被厚角质层,在棱脊外可见由角质层形成的乳头状空起,高约至32μm;两棱脊间有内陷气孔。皮层较宽,细胞含叶绿体;有少数纤维束,棱脊处有非木化下皮纤维束。无限外韧型维管束8、10或者说12个,环列,束内形成层明显,韧皮部窄,外侧有柱鞘纤维束,较老枝束间形成层明显,其外侧不形成皮部,内侧木质部边成环层。髓部薄壁细胞常含棕红色块状物;有少数环髓纤维。本品表皮、皮层细胞及纤维壁均有小草酸钙方晶或砂晶;节部有石细胞。粉末:棕色或绿色。①表皮细胞断面观长方形,外壁含微小草酸钙结晶;角质层破碎成不规则条状片块。②气孔物异,内陷,保卫细胞侧面观呈电话筒状。③纤维(皮部)多而长,壁极厚,非木化或木化,胞腔线形或不明显,壁上嵌有多数微小砂晶或方晶,形嵌晶纤维。;④草酸钙结晶微小,类方形、圆朵状或砂粒状,存在于表皮细胞、纤维壁上及皮层薄壁细胞。;⑤色素块散在,棕色或红棕色,形状不规则。⑥导管分子端壁具麻黄式穿孔板。⑦石细胞(节部)较少见。此外,可见髓部薄壁细胞、木纤维。⑵中麻黄 茎节间横切面:略呈三角状圆形,棱脊18~30个;皮层纤维束较多;下皮纤维束多呈径向长条维管束9、12或15,形成层呈钝三角形;髓纤维较多,纤维壁木化。⑶木贼麻黄 茎节间横节面:稍呈椭圆形,棱脊16~24个;表皮角质层无乳突;皮层纤维束少数;节部无石细胞。本品以茎色淡绿、手拉不脱节、折断时有细粉飞出、内心充实有朱砂点、味苦涩者为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含生物碱以麻黄碱计算,不得少于0.80%。

【中药化学成分】:草麻黄茎含生物碱1~2%,其中40~90%;为麻黄碱(Epbedrine),其次为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及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l-N-Methylephedrine)、d-N-;甲基伪麻黄碱(d-N-Pseudo methylephedrine)、L-去甲基麻黄碱(l-Norephedrine)、d-去甲基伪麻黄碱(d-Deme-thyl-;pseudoephedrine)、麻黄次碱(Ephedlnc);又含儿茶鞣质6%和挥发油,挥发油中含有l-α-;松油醇。木贼麻黄合生物碱1.15~1.75%,其中主要是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本品还含有鞣质、黄酮甙、糊精、菊粉、淀粉、果胶、纤维素、葡萄糖等糖类化合物和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延胡索酸等有机酸类。中麻黄含多量麻黄碱,尚含鞣质、黄酮甙、糊精、菊粉、淀粉、果胶、纤维素、葡萄糖等。;矮麻黄含总生物碱(以麻黄碱计)1.15%,其新鲜叶含蜡0.15%,其中主成分是廿九烷醇(Nonacosanol)、廿九烷(Nonacosane)、卅烷醇(Triacontanol)。⑴草麻黄;含生物碱约1.315%,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1-麻黄碱(1-ephedrine)约占总碱的80%~85%,其次为d-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尚含微量1-去甲麻黄碱(1-morephedrine)、d-去甲伪麻黄碱(d-morpseudoephedrine)、1-N-甲基麻黄碱(1-N-mehylephedrine)、d-N-甲基伪麻黄碱(d-N-methylpseudoephedrine)及尚未确定化学结构的麻黄定碱(ephedine);挥发性成分苄甲胺(benzylmethylanine)及少量挥发油,油中含1-α-萜品醇(1-α-terpineol)。另含儿茶酚鞣质及平喘有效成分2,3,5,6-四甲基吡嗪和1-α-萜品烯醇。⑵中麻黄 含生物碱约1.1%,其中麻黄碱约占30%~40%。另含麻黄噁唑酮。⑶木贼麻黄含生物碱1.02%~3.33%,其中主要为1-麻黄碱,占总生物碱的55%~75%,其次为d-伪麻黄碱,占总碱的25%~45%。另含甲基麻黄碱等。此处,含无色翠雀花素(leucodelphinidin)等黄酮类化合物、鞣质、枸橼酸、苹果酸及麻黄噁唑酮(ephedroxane)。

【中药化学鉴定】: ⑴颜色反应:①取本品粉末10g,置500ml三角瓶中,加1mol/L盐酸溶液80ml,水浴加热1h,放冷滤过。滤液加10%氢氧化钠溶液使成强碱性,用乙醚提取,蒸去乙醚,残渣用2ml1mol/L盐酸溶液溶解,取1ml,加0.5%硫酸铜试剂1滴,再加10%氢氧化钠试液至溶液呈紫色,再加乙醚数毫升,混合后放置,醚层显紫色,水层显蓝色。②取上述剩余样品盐酸溶液,分装于二支小试管中,一管加碘化铋钾试剂1滴,立即生成黄色沉淀;另一管加碘化汞钾试齐1滴则不发生沉淀。③取本品0.2g,加水5ml与稀盐酸1~2滴,煮沸2~3min,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试液数滴使成碱性,再加氯仿5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液,置二支试管中,一管加氨制氯化铜试液与二硫化碳各5滴,振摇,静置,氯仿层显深黄色;另一管为空白,以氯仿5;滴代替二硫化碳5滴振摇后氯仿层无色或显微黄色。⑵薄层层析:取本品粉末1g,加浓氨溶液1ml,加氯仿10ml,回流提取1h,滤过,滤液蒸干,加甲醇2ml溶解。作拱试品溶液。另取盐酸麻黄碱的甲醇溶液作对照。在硅胶G薄层板上点样各5μl,以氯仿-甲醇-浓氨溶液(20:5:0.5)展开后,喷0.5%茚三酮溶液,于105℃烘约10min,麻黄碱显红色。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