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穿山甲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31 23:04:2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11.治喉癣:甲片五分(炙),白霜梅一个(炙),雄黄五分,枯矾一钱。上共研末。吹喉内。 (《疡科遗》穿山甲散) 12.治中风,手足偏废不举:川山甲、红海蛤(如棋子者)、川乌头(大者,生用)各二两。上为末。每用半两,捣烈葱白汁,和成厚饼,约径一寸半,贴在所患一边脚中心,用旧帛裹紧缚定,于无风密室中椅子上坐,椅前用汤一盆,将贴药脚于汤内浸,候汗出,即急去了药,汗欲出,身麻木,得汗周遍为妙。切宜避风,自然手足可举,如病未尽除,候半月二十日以后,再依此法用一次。仍服治风补理药。忌口远欲以自养。(《三因方》趁痛膏) 13.治但热不寒疟:穿山甲一两,干枣十枚。上同烧灰留性,研为细末。每服二钱,当发日,日未出时井水调下。(《杨氏家藏方》) 14.治痢,里急后重:穿山甲、好蛤粉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好酒空心调服。(《普济方》) 15.治疝气膀胱疼痛:穿山甲(炒)三钱,茴香子二钱。为细末。每服二钱,滚水酒送下。(《滇南本草》) 16.治妇人阴TUI,硬如卵状:穿山甲五钱。以沙炒焦黄为末。每服二钱,酒下。(《摘元方》) 17.治痘疮变黑:穿山甲,蛤粉炒。为末。每服五分,入麝香少许,温酒服。 即发红色。(《仁斋直指方》)
【各家论述】 2.《医学衷中参西录》: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以治疔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并能治症瘕积聚,周身麻痹,二便秘塞,心腹疼痛。若但知其长于治疮、而忘其他长,犹浅之乎视山甲也。疔疮初起未成脓者,余恒用山甲、皂刺各四钱,花粉、知母各六钱、乳香、没药各三钱,全蜈蚁三条。以治横痃,亦极效验。其已有脓而红肿者,服之红肿即消,脓亦易出。至症瘕积聚,疼痛麻痹,二便闭塞诸证,用药治不效者,皆可加山甲作向导。 3.《别录》: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 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疗蚁瘘。 4.陶弘景:疗疮癞。 5.《药性论》:治山瘴疟。恶疮,烧敷之。 6.《日华子本草》:治小儿惊邪,痔漏、恶疮、疥癣。 7.《滇南本草》:治疥癞痈毒,破气行血,胸膈膨胀逆气,治膀胱疝气疼痛。 8.《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 9.《本草再新》:搜风去湿,解热败毒。 【临床应用】 【摘录】炮山甲:炮,在中医是一种药材加工方法,基本就是炒,一般用沙炒或者用盐炒。炮山甲就是是炒穿山甲的鳞片。穿山甲的鳞甲长久以来一直是传统中药的重要成分,其药性:穿山甲味咸,性微寒入肝、胃二经。中医的穿山甲鳞片分为山甲片、炙山甲、炮山甲。功效:消肿化脓、散淤通络、通经、下乳、活血镇痛。主治:痈疽疮肿、风寒湿痹、经闭、乳汁不通、止血、症痂积聚。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