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肉桂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医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10 21:07:3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药 名】:肉桂 【英文名】:Cassia Bark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 【功 效】:散寒止痛,补火助阳,暖脾胃,通血脉,杀虫止痢。 【主 治】: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性味归经】:辛、甘,热。①《本经》:“味辛,温。”②《别录》:“味甘辛,大热,有小毒。”③《药性论》:“味苦辛,无毒。”④《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 入肾、脾、膀胱、心、肝经。①《珍珠囊》:“太阳经。”“足少阴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肺、肾四经。”③《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厥阴血分。”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浸酒涂擦。 【用药忌宜】: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①《别录》:“得人参、甘草、麦门冬、大黄、黄芩,调中益气;得柴胡、紫石英、干地黄,疗吐逆。”②《药对》:“忌石脂。” ③《本草经疏》:“血崩血淋尿血,阴虚吐血咯血,鼻衄齿衄,汗血,小便因热不利,大便因热燥结,肺热咳嗽,产后去血过多,及产后血虚发热,小产后血虚寒热,阴虚五心烦热,似中风口眼歪斜,失音不语,语言蹇涩,手足偏枯,中暑昏晕,中热腹痛,妇人阴虚少腹痛,一切温病热病头痛口渴,阳症发斑发狂,小儿痧症腹痛作泻,痘疮血热干枯黑陷,妇人血热经行先期,妇人阴虚内热经闭,妇人阴虚寒热往来,口若舌干,妇人血热经行作痛,男妇阴虚,内热外寒,中暑泻利暴注如火热,一切滞下纯血,由于心经伏热,肠风下血,脏毒便血,阳厥似阴,梦遗精滑,虚阳数举,脱阴目盲等三十余证,法并忌之。”④《本草通玄》:“忌见火。”⑤《得配本草》:“痰嗽咽痛、血虚内燥、孕妇、产后血热,四者禁用。”⑥《本草求真》:“精亏血少,肝盛火起者切忌。” 【药物配伍】:1、忌生葱、石脂,恶菊花、畏羊蹄草。2、配附子,动静结合,具有温肾助阳的强大作用。主治腰髀痛楚,足痿软,形寒无力,阳萎早泄,宫寒不孕。2、配大黄,一寒一热,即所谓寒热相济,阴阳调和,共收振脾阳通大便之功矣。4、配黄连,一寒一热,一阴一阳,相反相成,有泻南补北,交通心肾之妙用,主治心肾不交,症见心悸怔忡,入夜尤甚,多梦失眠,心烦不安,难以入寐等症。5、配麝香,主治胞宫瘀血阻滞,临产胎死腹中,胞衣滞留难下,或寒凝血滞难产诸证。6、配丁香,用治阴寒内盛,寒凝气滞之腹痛。 【别 名】:牡桂(《本经》)、紫桂(《药性论》)、大桂(《唐本草》)、辣桂(《仁斋直指方》)、桂皮(《本草述》)、玉桂(《本草求原》)。原植物肉桂又名:桂木(《山海经》)、梫、木桂(《尔雅》)、桂树(《尔雅》郭璞注)、糠桂。药材①官桂(《本草图经》)又名:菌桂(《本经》一作箘桂)、筒桂(《唐本草》)、桂尔通、桂通、条桂。②企边桂又名:清化桂。③板桂(《本草图经》)又名:桂楠 【处方名】:肉桂、桂心、桂皮、紫油桂、肉桂末、肉桂粉、板桂、官桂、上肉桂、上官桂、炒官桂、牡桂、肉桂心 、安桂、大安桂 【商品名】:官桂:又名上官桂、菌桂、 箘桂、筒桂、桂尔通、桂通、油桂通、条桂、广条桂,指肉桂中品质优良者。按李时珍的解释,官桂“乃上等供官之桂”。 高山肉桂:进口肉桂中的野生品。 低山肉桂:进口肉桂中的栽培品。 企边桂:又名清化桂、清化玉桂、清化肉桂。是越南北圻清化所产的野生桂。又分为高山企边桂、低山企边桂等规格。 板桂:又名桂楠、平板桂。为15年以上老肉桂树的外皮。多压成板状,故名板桂。 广肉桂:产于广西、广东的肉桂。 安南肉桂:又名安肉桂、安桂。产于越南(旧称安南)的肉桂。 黄瑶肉桂:又名黄瑶桂。产于大瑶山区的肉桂。 蒙自肉桂:又名蒙自桂。产于北圻与滇边接近的孟山,因在蒙自出售,故名蒙自肉桂。 桂心:刮去栓皮,表面较平滑,红棕色者,通称桂心。 以上商品均以皮薄、含油多、香气浓、味甜微辛、肉细、嚼之无渣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药材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一般于8~10月间,选择桂树,按一定阔度剥取树皮,加工成不同的规格,主要有下列几种:①官桂:剥取栽培5~6年的幼树干皮和粗枝皮,晒1~2天后,卷成圆筒状,阴干。 ②企边桂:剥取十余年生的干皮,两端削齐,夹在木制的凸凹板内,晒干。③板桂:剥取老年桂树的干皮,在离地30厘米处作环状割口,将皮剥离,夹在桂夹内晒至九成干时取出,纵横堆叠,加压,约1个月后即完全干燥。至于“桂心”,即肉桂加工过程中检下的边条,除去栓皮者。各种肉桂商品均宜贮藏于干燥阴凉处,或入锡盒内,密闭保存。 【拉丁名】:药材Cortex Cinnamomi原植物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炮制方法】:1、拣净杂质,刮去粗皮,用时打碎;2、或刮去粗皮,用温开水浸润片刻,切片,晾干。3、捣碎,磨粉,成品称“肉桂粉”。 【考 证】:出自《唐本草》,(《中药大辞典》)、《神农本草经》(《中华药海》)①陶弘景:“按《本经》惟有箘、牡二桂,而桂(一作‘而无此桂’)用体大同小异。今俗用便有三种,以半卷多脂者单名桂,入药最多,……《经》云:桂叶如柏叶、泽黑、皮黄、心赤。”②《唐本草》:“箘者,竹名,古方用筒桂者是,故云三重者良。其筒桂亦有二、三重卷者,叶中三道文,肌理紧薄如竹,大枝小枝皮俱是箘桂,然大枝皮不能重卷,味极淡薄,不入药用。今惟出韶州。” “或云牡桂即今木桂及单名桂者也。此桂花、子与箘桂同,惟叶倍长,大小枝皮俱名牡桂。然大枝皮肉理粗虚如木兰,肉少味薄,不及小枝皮也。小枝皮肉多半卷,中必皱起,味辛,美。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出融州。柳州、交州。”“箘桂叶似柿叶,中有纵文三道,表里无毛而光泽。牡桂叶长尺许。陶云小桂,或言其叶小者。陶引《经》云,叶似柏叶,殊不相类,不知此言从何所出。今按桂有二种,惟皮稍不同,若箘桂老皮坚板无肉,全不堪用;其小枝皮薄卷及二、三重者,或名箘桂,或名筒桂,其牡桂嫩枝皮,名为肉桂,亦名桂枝;其老者名木桂,亦名大桂,得人参等良。本是箘桂,剩出单桂条,陶为深误也。”③《本草拾遗》:“箘桂、牡桂、桂心,已上三色,并同是一物。按桂林、桂岭,因桂为名,今之所生,不离此郡。从岭以南际海,尽有桂树,惟柳、象州最多。味即辛烈,皮又厚坚,厚者必嫩,薄者必老。以老薄者为一色,以厚嫩者为一色,嫩即辛香,兼又筒卷;老必味淡,自然板薄。板薄者,即牡桂也,以老大而名焉;筒卷者,即箘桂也,以嫩而易卷。古方有筒桂,字似箘字,后人误而书之,习而成俗,至于书传,亦复因循。桂心即是削除皮上甲错,取其近里,辛而有味。”④《本草图经》:“今岭南所出,则有筒桂、肉桂、桂心、官桂、板桂之名,而医家用之,罕有分别者。旧说箘桂正圆如竹,有二、三重者,则今所谓筒桂也。筒、箘字近,或传写之误耳。或云即肉桂也。牡桂皮薄、色黄、少脂肉,气如木兰,味亦相类,削去皮名桂心,今所谓官桂,疑是此也。桂是半卷多脂者,今所谓板桂,疑是此也。今观宾、宜、韶、钦诸州所图上者,种类亦各不同,然皆题曰桂,无复别名。”⑤《纲目》:“桂即牡桂之厚而辛烈者,牡桂即桂之薄而味淡者,《别录》不当重出,今并为一。”“桂有数种,以今参访:牡桂叶长如枇杷叶,坚硬有毛及锯齿,其花白色,其皮多脂。箘桂叶如柿叶而尖狭光净,有三纵文而无锯齿,其花有黄有白,其皮薄而卷。今商人所货,皆此二桂。但以卷者为箘桂,半卷及板者为牡桂,即自明白。苏恭所说,正合医家见今用者,陈藏器、陈承断菌。牡为一物者,非矣。陶弘景复似单字桂为叶似柏者,亦非也。柏叶之桂,乃服食家所云,非此治病之桂也。苏恭所说稍明。亦不当以钦州者为单字之桂也。”“桂,即肉桂也。厚而辛烈,去粗皮用。其去内外皮者,即为桂心。”“牡桂,即木桂也,薄而味淡,去粗皮用。其最薄者为桂枝。枝之嫩小者为柳桂。”⑥《本经》有牡桂、箘桂,《名医别录》又另立“桂”条。《本草纲目》认为桂即牡桂,并将两者合为一条。又云:“桂即肉桂也”,可见牡桂、肉桂为同一物。至于箘桂,陶弘景称其“正圆如竹”,《图经》称:“树皮青黄,薄卷若筒,亦名筒桂”。据此,箘桂当即今之官桂。 【生药材鉴定】:①官桂,呈半槽状或圆筒形,长约40厘米,宽约1.5~3厘米,皮厚1~3毫米。外表面灰棕色,有细皱纹及小裂纹,皮孔椭圆形,偶有凸起横纹及灰色花斑;刮去栓皮者,表面较平滑,红棕色,通称“桂心”。内表面暗红棕色,颗粒状。质硬而脆,断面紫红色或棕红色,可见浅色石细胞群,断续成环状。气芳香,味甜辛。②企边桂,呈长片状,左右两边向内卷曲,中央略向下凹,长40~50厘米,宽4.5~6厘米,厚3~6毫米。外表面灰棕色,内表面红棕色,用指甲刻划时则现棕色油纹。香气浓烈,其它与官桂相似。③板桂,呈板片状,通常长30~40厘米,宽5~12厘米,厚约4毫米,两端切面较粗糙。以上均以皮细肉厚,断面紫红色,油性大,香气浓,味甜微辛,嚼之无渣者为佳。显微鉴定:树皮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壁稍厚,最内1列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厚,木化。皮层较宽厚,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粘液细胞。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石细胞外壁较薄,石细胞层外侧时有纤维束伴着。韧皮部约占皮厚的1/2,射线宽1-2列细胞;韧皮纤维常单个稀疏散在;油细胞随处可见,较韧皮薄壁细胞稍大;有粘液细胞。本品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有的含细小草酸钙针晶,尤以射线细胞中较多。粉末:红棕色。①纤维多单个散在,长梭形,平直或波状弯曲,长195-920μm,直径24- 50μm,壁极厚,木化,纹孔不明显。②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多角形,直径32-88μm,有的壁一边薄,少数胞腔内含草酸钙针晶。③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45-108μm,含浅黄色油滴。④草酸钙针晶细小,长至43μm,成束或零星散在,于射线细胞中尤多,也有成细杆状,少数呈长方片状,宽至6μm。⑤木栓细胞壁木化,一边较薄,有纹孔。此外,有红棕色薄壁细胞、淀粉粒、片状草酸钙结晶等。 【中药化学成分】:皮含挥发油(称桂皮油)1~2%,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aldehyde)75~90%,并含少量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等。本品不含丁香油酚,尚含粘液、鞣质等。 含挥发油 1%-2%,油中主成分桂皮醛(cinnamyl aldehyde)75%-95%,少量桂皮乙酸酯(cinnamyl acetate)、丁香酚、桂皮酸、苯丙酸乙酯;另含二萜类化合物桂二萜醇(cinnzeylanine)、无水桂二萜醇(anhydrocinnzeylanol)、乙酰桂二萜醇(cinnzeylanine)、肉桂萜醇(cinncassiol A,B,C1,C2,C3,D1,D2,D3,D4)及其葡萄糖甙。另有报道,广西玉林产桂皮,挥发油含量为5.86%,尚含香豆精、反式桂皮酸(trans-cinnamic acid)、β-谷甾醇、胆碱、原儿茶酸、香草酸(vanillic acid)、微量丁香酸(syringic acid )和D-葡萄糖。并含钙、镁、铁、硅、钠、铝、钡、锰、钛、锌、锶、铬、镍、铜、锆、银等元素。 【中药化学鉴定】:(1)取本品粉末少许,加氯仿振摇后,吸取氯仿液2滴于载玻片,待干,再滴加10%的盐酸苯肼液1滴,加盖玻片镜检,可见桂皮醛苯腙杆状结晶。(2)薄层层析: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振摇,冷浸20min,滤过,滤液作供试液;另取桂皮醛乙醇溶液作对照。吸取供试液2-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在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85:15)展开后,喷0.1% 2,4-二硝基苯肼试液。桂皮醛显桔黄色。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