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中药轻重剂的使用 |
作者:徐经印 宁…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4-29 12:47:17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轻剂乃平常清和、质轻气扬、升浮发越之品,并寓取法轻巧,以轻去实,四两拨千斤之意。一般用于外感轻证、年老体弱、幼儿或脾胃薄弱之人,也有疑难痼疾,重剂无效,反以轻剂取胜者。巧施轻剂,善制霸药,可愈千斤之疾,能挽狂澜之疴。 轻剂一般力单势薄,似难胜任重病危证,但轻剂妙用,平淡之中显神奇,对疑难大症、危证亦常获佳效。清代名医徐灵胎善用轻灵之品,如苏州杨氏案,体虚而兼郁怒,先似伤寒,后渐神昏身重,医者以为纯虚之证,惟事峻补,用人参已费千金,反痰火愈结,身强如尸,举家皆环视而泣。徐氏用清火安神极平淡之剂,以莱菔子末伪称贵重药与服,五日而能坐,一月而行动如常。苏州沈母,患寒热痰喘,徐氏诊视时,脉洪大,手足不冷,喘汗淋漓。按亡阴救治,“急买浮麦半合,大枣七枚,煮汤饮之”,药后汗即立止,再用消痰降火之方,二剂而安。他如火炽伤阴者,命吃大量西瓜及清暑养胃之剂而愈;暑邪神昏呃逆,令单食西瓜呃渐止。徐氏指出:“能择药性之最轻淡者,随症饮之,则服药而无服药之误,不服药而有服药之功。” 裘沛然教授曾治过一位病人,咳嗽累月,面目微肿,小便艰涩。历经数医治疗无效。前医采用清肃肺气、化湿利溲之剂,方甚合拍而效殊不显。为用玉蝴蝶、冬瓜子二味,煎汤饮服,仅服数剂而咳愈溲通(《壶天散墨》)。 清代龙之章可谓是一位善用霸药的大师,并熟谙特别的炮制解毒法和应用法。如对白砒的运用,要选用琉璃状者,炮制必以荞麦面裹园,还必须烈火烧透亮,陈醋湿周全。用时配一倍量的雄黄同研细末,每次只能吃二厘(0.06克),同时必以凉水为引。龙氏最为赞赏巴豆一药,他说:“大黄行火不行寒,巴豆行寒兼行火。”所以寒证热证均可用巴豆,行寒制成紫金丹应用,行火制成牛黄散应用。通过制配成药的方法,做到霸药不霸而疗效显著。张景岳把大黄与附子、人参、熟地称为“药中四雄”,认为大黄有“万夫不当之勇,攻坚击锐之力”。金元名医张元素善用含有大黄的三化汤治中风。笔者临证时常用补阳还五汤加大黄治疗中风后遗诸症,因其能清血热、通血瘀、降血气,故每获良效。单用大黄研末或沸水浸泡服用治疗慢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痔疮出血、复发性口疮等病症,效果显著。目前大黄制剂已载入19个国家的药典,可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尿毒症、肝硬化等25种病症。 《此事难知》指出:“初治之道,法当峻猛,中治之道,宽猛相济,末治之道,法当宽缓。”轻剂宽缓,霸药峻猛,轻霸结合,宽猛相济,古今形成了许多屡经临床验证、疗效卓著的药对。《赤水玄珠》倒换散用大黄配荆芥。荆芥性温不燥,气质轻扬,长于升浮,发散表邪。大黄苦寒,性主沉降,二药配伍,升降相因,寒热互制。有人用治急性脊髓炎而见癃闭腹胀症,有小便立通,腹胀亦减之效。笔者临证常将细辛用到20克,配桂枝、附子等药治疗坐骨神经痛,配益母草、香附、白芍等药治疗痛经也有显著疗效。 “附子无干姜不热”,“石膏得知母更寒”。这是霸药结合形成重剂的典范。大承气汤硝黄伍用,具有强大的泻下通便作用,《药品化义》喻为“开门放贼”。笔者常用其治疗腹部术后胃肠胀气,单纯性肠梗阻,功效颇著。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