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组成。具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能。临床上急、慢性肝炎之胁痛、黄疸等由肝火或肝胆湿热所致者用之,每获效验。该方立法严谨,用药全面,分析其组方原则对肝病的治疗颇有指导意义。
1 泻肝清肝 不忘疏肝
《医方集解*泻火之剂》说,龙胆泻肝汤“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胁者,肝胆之部也,火盛故作痛。……或汗或肿或痛,白浊溲血,皆肝火也。”方中以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本草思辨录》谓其“味苦有涩,苦主发,涩主收,即发即收,其用在少阳者少,在厥阴者多。故用龙胆草皆取其泻肝。”同时,“更以黄芩清上,山栀导下,佐之以木通、车前、泽泻,引邪热从小肠膀胱而出”(《成方便读*卷三》)。
根据中医治则,“热者寒之”,用苦寒之药直折其火,为肝火证的正治之法。虑及湿热之证,单用清热泻火,恐效有不迨,更用利小便之法,给邪以出路,使湿热之邪迅速从小便而去。然而肝性喜条达、主疏泄、恶抑郁,如邪火抑郁,则木不舒,肝气郁久亦可化火,故方中泻肝清肝,还不忘疏肝。
《内经》指出:“木郁达之”,又说“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柴胡、苦、辛、微寒,《本草正义》谓“其性散”,《时氏处方学》谓其“轻清疏气”。疏肝解郁自是少不了柴胡。而方中黄芩、车前子除能清热泻火利湿外,还有清肺之功。《临证指南医案》说:“人生之气机应乎天地自然,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认为“肝升”、“肺降”是保证人体气机正常运动中的一对主要矛盾,二者升降协调是机体气机通畅的一个重要环节。肺气得降,肝气能升,升降协调,则肝得疏泄。故方中黄芩、车前子还有间接疏肝之功。肝炎肝气郁结者本
熊益群,男,1959年生,副研究员。
当疏肝,肝胆实火、肝经湿热以及其它证型皆宜疏肝,同时注意“肺降”。
2 肝胆湿热 仍需滋柔
湿热之证,治宜清热利湿,一般情况下,慎用滋润之品,因其可加重湿困,但用治肝胆湿热证的龙胆泻肝汤用生地、当归,却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如张秉成说:“古人治病,泻邪必兼顾正,否则邪去正伤,恐犯药过病所之弊,故以归地养肝血……”(《成方便读》)。汪记 刃庵说,龙胆泻肝汤“皆苦寒下泻之药,故用归、地以养血而补肝”(《医方集解》)。吴谦等说:“龙胆草泻肝胆实火,以柴胡为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从出也。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矣,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佐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以上医家一致认为,肝主藏血,肝经有热则易耗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更耗其阴,故用生地、当归滋阴养血,补血养肝。肝脏“体阴而用阳”,肝得主藏血,则有利于肝的其他功能的行使,促进疾病康复。
3 见肝之病 当先实脾
肝与脾胃的关系至为密切,脾气散精于肝,则肝木得以滋荣;肝主疏泄,而肝病每犯及脾胃,故张仲景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龙胆泻肝汤方中以甘草健脾益胃以“实脾”,不仅防肝病传脾胃,还防方中大队苦寒之品伤脾胃。如汪?庵就认为“用甘草缓中而不使伤胃”;张秉成也说:“甘草缓中气,且协和各药,使苦寒之性不伤胃气耳”。
通过对龙胆泻肝汤的组成分析发现,其组方立法对肝病临床治疗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故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结合具体病情,随证加减灵活运用该方治疗肝炎可取得满意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