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防风通圣散由凉膈散加减而成
作者:高建忠 山…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6 8:57:27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防风通圣散出自“风门”,而凉膈散一方在“伤寒门”中。

  凉膈散“以意加减,退表里热”。伤寒“发汗不解,下后前后别无异证者,通宜凉膈散调之,以退其热。两感仿此而已”。

  在凉膈散方后加减中,有“咽喉痛,涎漱,加桔梗一两、荆芥穗半两;嗽而呕者,加半夏半两,每服生姜三片同煎;血衄呕血,加当归半两、芍药半两、生地黄一两;淋者,加滑石四两、茯苓一两(去皮);风眩,加芎半两、石膏三两、防风半两;酒毒,加葛根一两、荆芥穗半两、赤芍药半两、芎半两、防风半两、桔梗半两……”

  仔细分析一下,在凉膈散方证的基础上,如果见有咽喉痛、嗽而呕、血衄呕血、淋、风眩、酒毒,选加桔梗、荆芥穗、生姜(或再加半夏)、当归、芍药、滑石川芎石膏、防风,即成防风通圣散方证(方中尚少麻黄白术两味)。

  凉膈散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治大人、小儿脏腑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秘结,一切风壅,并宜服之”。

  可见,凉膈散本为治疗“积热”之方,刘河间在此方基础上随证加用了部分分消热邪之药,即成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散主治亦当为热证。

  刘河间之所以在凉膈散基础上加用分消热邪之药,这与其学术主张有关。

  刘河间在学术上提出两条著名论点,即“六气皆从火化”和“五志过极皆为热病”。这里所指的“火”和“热”,都是由“怫热郁结”而成,治疗重点不在于清火泻热,而在于使“玄府郁结宣通,而怫热无由再作”。故防风通圣散方中所用麻黄防风、荆芥、薄荷滑石等药皆为宣通郁结而设。

  有趣的是,当刘河间用凉膈散演变出防风通圣散时,作为同时代的另一位大医张元素也对凉膈散方比较有兴趣,也加减出了一首新方,即加减凉膈散:“易老法:凉膈散减大黄芒硝,加桔梗,同为舟楫之剂,浮而上之,治胸膈中与六经热。”(见《此事难知》)

  同为治疗热证,同以凉膈散方为底方加减,而两方之“王道”、“霸道”之别显而易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