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山慈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医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2 23:31:3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huangyf81

   【中文名】  山慈菇

   【拉丁名】 PSEUDOBULBUS CREMASTRAE SEU PLEIONES

    【拼音名】 Qiannianjian

    【别名】毛慈菇、茅慈菇、冰球子、泥宾子、朱姑、毛姑、金灯、处姑、茅慈姑

    【产地】分布黄河流域至西南、华南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开大小置沸水锅中蒸煮至透心,干燥。

  【来源】《中国药典》--本品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Don) Makino、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Franch.) Rolfe 或云南独蒜兰Pleione yunnanensis Rolfe的干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开大小置沸水锅中蒸煮至透心,干燥。

  《全国中草药汇编》--兰科独蒜兰属植物瓶状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 (Franch.) Rolfe和滇独蒜兰P. yunnanensis Rolfe[P. chiwuana Tang et Wang],以假球茎入药。

  【制法】除去杂质,水浸约1小时,润透,切薄片,干燥或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性状】

  毛慈菇:呈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形,顶端渐突起,基部有须根痕。长1.8~3cm,膨大部直径1~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中部有2~3条微突起的环节,节上有鳞片叶干枯腐烂后留下的丝状纤维。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略呈角质。气微,味淡,带黏性。

  冰球子:呈圆锥形,瓶颈状或不规则团块,直径1~2cm,高1.5~2.5cm。顶端渐尖,尖端断头处呈盘状,基部膨大且圆平,中央凹入,有1~2条环节,多偏向一侧。撞击外皮者表面黄白色,带表皮者浅棕色,光滑,有不规则皱纹。断面浅黄色,角质半透明。

山慈菇

  【鉴别】

  本品横切面;毛慈菇 最外层为一层扁平的表皮细胞,其内有2~3列厚壁细胞,浅黄色,再向内为大的类圆形薄壁细胞,含黏液质,并含有淀粉粒。近表皮处的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针晶束,长70~150μm。维管束散在,外韧型。

  冰球子 表皮细胞切向延长,淀粉粒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维管束鞘纤维半月形,偶有两半月形。

  【性味归经】甘、微辛,凉。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结结核,蛇虫咬伤。

  【临床应用】
 
        1.紫金锭(《外科正宗》)治由湿温时邪引起的神昏胸闷,呕恶泄泻,及小儿痰壅惊闭;外治痈疽疔疮,肿核结毒等症:茅慈姑60,红芽大戟(醋炙)45g,五倍子、千金子霜各30g,朱砂12g,雄黄6g,麝香9g。制糊为锭,每服0.6-1.5g,日服1-2次,温开水磨服或捣碎冲服;外用醋磨调敷患处。孕妇忌服。方中山慈姑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君药。
    
        2.(《乾坤生意》)治痈疽疔肿、恶疮及黄疸: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以好久1钟,滤过温服;或干之为末,每酒服9。方中山慈姑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君药。
    
        3.驱虫方(《海峰验方集》)治小儿虫积(不拘蛔虫、蛲虫、绦虫),症见腹痛,腹胀,食少,面黄肌瘦,睡卧不安,大便秘结或稀溏,有时虫体随大便排出或自口腔吐出:山慈姑(酒拌炒热)、续断子、鹤虱、雷丸、枯矾、明雄黄、川黄连、青黛、川干姜、炒吴萸、白芷升麻各9g,使君子(去壳)10个,苦楝根皮(酒炒)、北口芪、党参、于术、全当归阿胶葛根防风各30g。上药碾洗筛净,灌入宽口瓶中。1-2岁,日服1次,每次服1.5g,晨起后,空腹时开水调化服之,也可加适量白糖调服,连续3-5天;3-4岁,日服1次,每次服2.4g,服法、服次同上;5-6岁,日服1次,每次服3g,服法、服次同上;6岁以上,按5-6岁量为准,不必增加,服法、服次同上。方中山慈姑消痈散结,为君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磨汁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大量久服可引起胃肠道消化不良反应,多发性神经炎,白细胞减少。。

  【贮藏】置干燥处。

         【禁忌】正虚体弱者慎服。

  【备注】(1)对痈肿疔毒、瘰历结核,内服、外敷,均可应用。用于食道癌,常与急性子、制半夏、地鳖虫、石见穿等配合应用;用于淋巴肿瘤,常与昆布、海藻、夏枯草、象贝等配合应用。

  【摘录】《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