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详解补中益气汤
作者:高建忠 山…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0-30 15:11:42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医学启源》中有“五脏补泻法”、“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脏气法时补泻法”,可参阅。

    李东垣在构建内伤学说时,所使用的药物学理论,是在传统四气五味、有毒无毒等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张元素所创制的“气味厚薄升降浮沉理论”和“药物归经与引经报使理论”。从《汤液本草》中可以看到,李东垣曾著有《药类法象》一书。所谓“法象”,应该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应象”之意,高士宗解释说:“天地之阴阳,应象于人身;人身之阴阳,应象于天地。”在《药类法象》一书中,有“用药法象”、“药类法象”等。

    只有明白“易水学派”的药物学理论,才有可能明白“易水学派”的制方用药。

    学习“易水学派”的药物学理论,王好古所著的《汤液本草》是一本很重要的著作。

    气乱于胸中,为清浊相干,用去白陈皮以理之,又能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助诸甘辛为用。

    脾主运化水湿,脾胃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虚则脾运不及,水湿易停,故用白术去水湿;脾胃虚则升降失司,气陷气滞,故用陈皮散滞气。

    《汤液本草陈皮条下:“《心》云:导胸中滞气,除客气。有白术则补脾胃,无白术则泻脾胃。然勿多用也。”

    《脾胃论》中说,橘皮“以导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若独用泻脾胃”。

    方中橘皮苦温,功在理上、中焦气机,一有助于脾胃生化,二有助于清气上行。

    方解中没有提到当归。《脾胃论》中说当归身“以和血脉”。

    《汤液本草当归条下记录:“易老云:用头则破血,用尾则止血,若全用则一破一止,则和血也。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

    方中所用酒洗当归身,功不在补益,而在和血脉。当归当与橘皮对等,一以和血,一以理气。气血畅行,有利于清气升发,有利于气机升降的恢复。

    这样分析下来,方中当归是不可以用补血之白芍药代替的。

    当然,也不可以用赤芍药等活血药代替。因病属不足,当归不伤正而赤芍药等其他活血药伤正。

    补中益气汤方中8味药,用“东垣先生药类法象”分析:黄芪人参甘草白术陈皮当归6味属“湿化成”类;升麻柴胡属“风升生”类。方中没有出现“热浮长”“燥降收”“寒沉藏”类药物。

    可以这样说,原方8味药,是在治疗脾胃本脏的基础上加用了“春升”的药物。没有涉及到“夏浮”“秋降”“冬藏”的药物。

    当然,在临床实际用方过程中,有时需要作对应的加减,也许会加用到“夏浮”“秋降”“冬藏”的药物。但是,我们在加减过程中,一定要有“升浮降沉”这套理论在指导,才可以真正会用、用好补中益气汤。

    上文中我们讨论过原方中当归可不可以用白芍药代替,或赤芍药代替,从“药类法象”中分析也是不可以的。因为当归属于“湿化成”类,白芍药、赤芍药属于“燥降收”类。那么,能不能用川芎代替?不能,川芎属“风升生”类。

    实际应用中,有学者喜欢常规加用茯苓利湿健脾。茯苓属“燥降收”类,不利于清气上行。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