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砂仁宜后下浅析
作者:王兴华等  文章来源:湖北省宜昌市中医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16 10:09:43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numVillosumLour?,绿壳砂AmomumVillisumLour,Var?xanthioidesT?L?WuetSemjem或海南砂AmonumlongligulareT?L?Wu的干燥成熟果实或种子,是一味临床常用的芳香化湿类中药,性味辛、温,归脾、胃、肾经,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以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以下简称阳春砂)果实入药者,称为“壳砂仁”;以阳春砂净种子团入药者,称为“砂仁”或“砂仁米”;以阳春砂果壳入药者,称为“砂仁壳”,临床可辨证选用。如焦树德在《用药心得十讲》中称:“砂壳也有理气醒胃的作用,但缺乏砂仁温中散寒的效力。砂壳气味薄,燥性小。肝旺胃弱者用之合宜”。?
  
砂仁经鉴定含有乙酸龙脑酯、樟脑、柠檬烯、樟烯、α-蒎烯、β-蒎烯等烯类物质和棕榈酸等近30种成份[1]。其主要成份挥发油是一类具有治疗作用的活性成份,比水轻,对温度比较敏感,70~100℃时蒸馏易挥发或被坏[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或中药学教科书在砂仁用法下都注明,入煎剂宜“后下”,属于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

笔者从本院1997年1月1日~5月31日5个月的门诊部普通中药调配处方(公费医疗处方未做统计)中抽取所有使用砂仁配方的内服复方处方1684张,其中砂仁“脚注”有“后下”的处方534张,未注明“后下”的处方1150张;按照药典规定正确使用砂仁“后下”的处方仅占使用砂仁处方总数的31?7%。某医院1996年9~12月4个月的中医处方中抽取使用过砂仁的中药内服处方400张,其中有356张处方砂仁未注明“后下”,仅有44张处方砂仁注明“后下”,注明“后下”者只占11%[3]。这提示:砂仁后下的用法尚不为中医师所注意。目前,部分中医师在使用砂仁时,未能按照规定正确注明砂仁“后下”的现象应引起重视。砂仁如与其配方中的其它药物一起同煎,必定会造成砂仁煎煮受热时间过长,造成砂仁有效成份的挥发损耗,最后影响疗效,达不到中医师预期治疗目的。实验证明:砂仁所含的挥发油在煮沸后2min损失10%,5min损失33%,10min损失67%[4]。魏刚在《标准汤剂论》中对一标准汤剂(非解表剂)的测量也得到类似的结果,汤剂中挥发油含量在10%以下。由此可知,砂仁与其它药物过长时间同煎,其所含有效成份挥发油会大部分挥发损耗,从而影响复方的临床治疗效果。砂仁“后下”应在其它药物煎煮至预定时间前5min投入,煎煮至闻到砂仁的特殊香气时停火,放至温热时饮服。采用“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砂仁有效成份的挥发损耗,使其有效成份最大限度地保留在汤液中,而增加砂仁与其它中药配伍的临床治疗效果。?
  
李时珍在其巨著《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四卷:“缩砂?”条下收载附方16首,作丸药内服2方,研末内服8方,嚼服1方,占其附方总数的69%。通过采用低温加工处理,改变剂型等方法,保持砂仁的芳香性,体现了李时珍对芳香性中药服用方法的重视。?
  
徐大椿《医学源流论》曰:“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不效全在于此。”能否正确掌握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直接关系到中药临床治疗效果。砂仁“后下”与其它类药物的先煎、烊化、包煎等煎煮方法同样重要,是中医特色之一。因此,调剂人员除应重视特殊调配方法,忠实执行外,对处方中诸如砂仁无“后下”的处方应及时与医师联系,以便引起医师的注意和重视,修正处方。中药房调剂人员在调配处方后,发药时应对患者或取药者说明砂仁“后下”的煎煮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煎药者能正确掌握砂仁煎煮方法,提高砂仁与其它药物配伍的临床治疗效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