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如何正确煎煮和服用中药
作者:主任药师…  文章来源:大众卫生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23 20:46:52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中药的疗效不仅取决于是否对症,还取决于煎煮和服用方法是否正确。让我们先来看看煎煮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用来煎煮中药的器皿应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锅或铁锅,因铜锅或铁锅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变化,轻则降低疗效,重则会产生不良反应。

    其次,煎药所用的水以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为好,但要求水质洁净、新鲜。煎煮前最好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水量以高出药面3-5厘米为宜。一般中药可煎煮两次,第二煎的加水量应为第一煎水量的1/3-1/2,再将两次煎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第三,要注意药物的煎煮火候和时间,这是根据药物功效而定。如解表药、清热药宜大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3-5分钟即可;补益药需小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煎煮时应注意药物是否需要先煎、后下、另煎、包煎或烊化等特殊处理。一般来讲,质地坚硬的矿物、贝壳类药材和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都需要“先煎”,前者如赭石、生牡蛎龙骨、水牛角、磁石、瓦楞子、龟板鳖甲等,后者如附子、乌头等,应较其他药物先煎15-30分钟,水牛角要先煎3小时;“后下”是指一些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藿香木香、青篙、紫苏叶、沉香、砂仁、钩藤等,应在其他药物煎煮完成前5-10分钟下锅,因为煎煮过久,它们的有效成分容易挥发而降低疗效;“另煎”是指一些贵重中药,如西洋参,为避免造成药材浪费,可另煎取汁,再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同服;“烊化”指阿胶、鹿角胶等胶类及粘性大的药物,煎煮时容易粘锅、烧糊,可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烊化后,再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冲服。

    中药煎好后,如何服用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药效而不致产生不良反应呢?

    首先,服用中药一般为每日1剂,分两次服,每次间隔时间4-6小时左右。药液温度以35℃-40℃为宜,但解表药要偏热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

    其次,根据病变性质和部位的不同,还应区别是餐前服还是餐后服。一般来讲,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餐后服;病在胸腹以下者,如胃、肝、肾等,宜餐前服;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餐后服;补益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慢性病定时服;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可不定时服。

    第三,服用中药期间,饮食应有一定禁忌。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胸痹患者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烟酒等;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者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黄疸肋痛者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等刺激品;肾病水肿忌食盐、碱过多和酸辣太过的刺激食品;疮疡、皮肤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此外,据文献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鳖甲忌苋菜;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丹参、茯苓、伏神忌醋;土茯苓、使君子忌茶;薄荷忌蟹肉;蜜反生葱、柿反蟹等,也应作为服药禁忌的参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