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名】:黄柏
【拼 音】:HUANGBAI
【英文名】:Amur Corktree Bark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芸香科植物黄柏或黄皮树的树皮。
【功 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 治】: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赤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性味归经】:苦,寒。①《本经》: “味苦,寒。”②《别录》: “无毒。”③《药性论》: “平。” ④《珍珠囊》: “苦辛。”
入肾、膀胱经。①《汤液本草》: “足太阳经引经药,足少阴经之剂。”②《医学入门》:”足少阴、手厥阴本药,足太阳引经药。” ③《本草经解》: “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渍。
【用药忌宜】: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①《本草经集注》:“恶干漆”②《本草经疏》:“阴阳两虚之入,病兼脾胃薄弱,饮食少进及食不消,或兼泄泻,或恶冷物及好热食;肾虚天明作泄;上热下寒,小便不禁;少腹冷痛,子宫寒;血虚不孕,阳虚发热,瘀血停滞,产后血虚发热,金疮发热;痈疽溃后发热,伤食发热,阴虚小水不利,痘后脾虚小水不利,血虚不得眠,血虚烦躁,脾阴不足作泄等证,法咸忌之。”
【别 名】:檗木(《本经》)、檗皮(《伤寒论》)、黄檗(《本草经集注》)。①黄柏,又名:黄波罗、黄伯栗。②黄皮树.,又名:灰皮柏、华黄柏。药材 :东黄柏 又名:关柏、关黄柏。
【处方名】:黄柏、川柏、柏皮、川黄柏、盐黄柏、盐水炒黄柏、酒黄柏、黄柏炭、盐柏、炒黄柏
处方中写黄柏、柏皮、川柏指生黄柏。为原药材刮去粗皮,晒干压平,切丝生用入药者。
盐黄柏为黄柏丝用盐水喷洒拌匀,待吸干,文火微炒入药者。
酒黄柏为黄柏丝用黄酒喷洒拌匀,稍闷,文火微炒入药者。
黄柏炭为黄柏丝用武火炒至外面呈黑色,里面呈黄褐色,存性,取出喷洒清水灭尽火星,晾干入药者。
【商品名】:关黄柏:又名关柏、东黄柏。为植物黄柏的树皮。主产于我国东北地区。
川黄柏:又名川柏。为植物黄皮树及其变种变型的树皮。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
以上商品均以皮厚、干燥、色鲜黄、无栓皮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果实(黄波罗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黄柏分布东北及华北。黄皮树分布四川、湖北、贵州、云南、江西、浙江等地。东黄柏主产辽宁、吉林、河北。此外,黑龙江、内蒙古亦产。以辽宁产量最大。川黄柏主产四川、贵外、湖北、云南。此外,湖南、甘肃、广西亦产。以四川、贵州产量最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3~6月间采收。选十年以上的黄柏,轮流剥取部分树皮。不能一次剥尽,以保持原树继续生长。剥去后,即自行生长新皮,未割部分可在下年采收。将剥下的树皮晒至半干,压平,刮净粗皮(栓皮),至显黄色为度,不可伤及内皮,刷净晒干,放置干燥通风处,防霉变色。
【拉丁名】:药材Cortex Phellodendri原植物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黄皮树 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炮制方法】:黄柏: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或切丝,晒干。黄柏炭:取黄相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放凉,晒干。盐黄柏:取黄相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晾干(每黄柏片100斤用食盐2斤半,加适量开水溶化澄清)。酒黄柏:取黄柏片,用黄酒喷洒拌炒如盐黄柏法(每黄柏片10O斤用黄酒10斤)。《雷公炮炙论》: “凡使(黄檗),用刀削上粗皮了,用生蜜水浸半日,漉出晒干,用蜜涂,文武火炙令蜜尽为度。凡修事五两,用蜜三两。”
【考 证】:出自《本草纲目》; ①《别录》:“黄檗,生汉中山谷及永昌。”②陶弘景:“(黄檗),今出邵陵者,轻薄色深为胜。出东山者,厚而色浅,其根于道家入木芝品,今人不知取服之。又有一种小树,状如石榴,其皮黄而苦,俗呼为子檗,亦主口疮。又一种小树,多刺,皮亦黄,亦主口疮。”③《蜀本草》:“《图经》云,黄檗,树高数文,叶似吴茱萸,亦如紫椿,皮黄,其根如松下茯苓。今所在有,本出房、商、合等州山谷。皮紧厚二、三分,鲜黄者上。二月五月采皮,日干。”④《本草图经》:“檗木,黄檗也,今处处有之,以蜀中者为佳。五月六月采皮,去皱粗暴干用。其根名檀桓。”⑤《纲目》:“檗木,名义未详。《神农本草经》言檗木及根,不言檗皮,岂古时木与皮通用乎。”
【生药材鉴定】:①东黄柏 又名:关柏、关黄柏。为植物黄柏的干燥树皮。呈稍弯曲的板片状,边缘不整齐,长宽不一,厚约2~4毫米。栓皮留存或已剥离,栓皮较厚,表面灰白色;栓皮剥离者,表面棕黄色,平坦或有独皱及皮孔;内表面灰黄色。质较松,易拆断,断面纤维性,淡黄色稍带绿。气微,味苦。粉末遇水即带粘快,并使水染成黄色。以片张厚大、鲜黄色、无栓皮者为佳。②川黄柏(《得配本草》) 为植物黄皮树及其变型变种的干燥树皮。里稍弯曲的板片状,边缘不整齐,长宽不一,厚约3~5毫米,栓皮多已剥离。外表面深黄色,较平坦,有纵棱线及棕色皮孔;内表面灰黄色或黄色。质坚硬而轻,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呈片状分裂,鲜黄色。气微,味苦,嚼之有粘滑性,能使水染黄色。以片张厚大、鲜黄色、无栓皮者为佳。显微鉴定:(1)黄檗 未除尽外皮的横切面:木栓细胞含黄棕色物,栓内层细胞含草酸钙方晶。皮层有石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不规则类多角形,有的分枝,壁厚,层纹明显,石细胞周围细胞有的含方晶;纤维束少数。韧皮部射线宽2-4列细胞;韧皮纤维束断续地排列成若干层带(硬韧部)与筛管群和韧皮薄壁细胞(软韧部)相间隔,纤维黄色,壁极厚,胞腔圆点状,纤维束周围细胞含方晶,形成晶纤维。本品粘液细胞随处可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方晶。粉末:绿黄色或黄色。①纤维束鲜黄色,纤维直径16-38μm,壁极厚,木化,孔沟一般不明显。晶纤维方晶至为密集,含晶细胞的壁不均匀地增厚。②石细胞成群,鲜黄色,类圆形、类长方形、纺锤形或作不规则分枝状,类圆形者直径35-80μm,壁极厚,层纹极明显,孔沟不明显或较短,少数分枝状石细胞壁较薄。③草酸钙方晶甚多,大多类双锥形、多面形或正立方形,直径12-30μm。④粘液细胞少见,类球形,直径32-42μm,遇水无显著变异。此外,有微小球形淀粉粒以及筛管分子等。(2)黄皮树 树皮横切面构造与黄檗相似,主要区别皮层石细胞较多;韧皮部外侧也有少数石细胞;射线常弯曲。粉末:金黄色,石细胞大多呈分枝状,形大,长约至240μm,类圆形者直径40-128μm;粘液细胞多单个散离,类圆形或矩圆形,直径40-72μm;草酸钙方晶直径8-24μm。(3)秃叶黄皮树 树皮的皮层中有切向分布的大型纤维状石细胞1-数个。粉末:纤维状石细胞长300-900μm,直径50-130μm,胞腔大小不一,层纹明显;草酸钙方晶直径约至40μm。黄皮树的变种秃叶黄皮树 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 neid. Var.Glabriusculum Schneid.(分布湖北、四川、贵州、陕西)、峨嵋黄皮树 P. Chinense Sehneid. Var. omeienseHuang(分布四川)、云南黄皮树 P. Chinense Schneid. Var.yunnanense Huang(分布云南)、镰刀叶黄皮树 P. Chine-nse Schneid. Var.Falcatum Huang(分布云南)等也同等入药。
【中药化学成分】:①黄柏 树皮含小檗碱(Berber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木兰花碱 (Magnoflorine)、黄柏碱(Phe-llodendrine)、 N-甲基大麦芽碱(Candicine)、掌叶防已碱 (Palmatine)、蝙蝠葛碱(Menisperine)等生物碱;另含黄柏酮(Obacunone)、黄柏内酯 (Obaeulactone)、白鲜交酯(Dictamnolide)、黄柏酮酸(Obacunonic acid)、青萤光酸 (Lumicaeruleic acid)、7-脱氢豆甾醇(7-Deby-dro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 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根皮含小檗碱、药根碱、黄柏碱、 N-甲基大麦芽碱。木树也含小檗碱。新鲜叶含黄柏甙(Phellamurin)、脱氢黄柏甙(Amurensin)、脱氢异黄柏甙(Phellatin)、异黄柏甙(Phellavin)。干燥叶含金丝桃甙(Hyperoside),不合黄柏甙。 ②黄皮树 树皮含小檗碱、木兰花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及内酯、甾醇、粘液质等。③秃叶黄皮树 树皮含四氢小檗碱(Tetrahydroberber-ine)、四氢掌叶防己碱 (Tetrahydropalmatine)、四氢药根碱(Tetrahydrojatrorrhizine)、黄柏碱、木兰花碱及 β -谷甾醇。中国药材学:(1)黄檗树皮含小檗碱(berberine)约1.6%,并含少量黄柏碱 (phellodendrine)、木兰碱(magnoflor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掌叶防己碱 (palmatine)、白栝楼碱(candicine)、蝙蝠葛任碱(menis-perine);另含柠檬苦素(黄柏内酯,limonin,obakulactone)和黄柏酮(obacunone)。还有γ-及β-谷甾醇、豆甾醇、7-去氢豆甾醇(7-dehydrostigmasterol)等。根皮分离出小檗碱约9%,尚有药根碱、黄柏碱、白栝楼碱。(2)黄皮树树皮含小檗碱达3%。(3) 秃叶黄皮树树皮含小檗碱达6.5%,并含少量掌叶防己碱、药根碱、黄柏碱、木兰碱及β-谷甾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