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大黄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医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8-28 21:29:1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基原]: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Rheum)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及根供药用(见彩图大黄)。栽培种主要为掌叶大黄(R.palmatum),次为唐古特大黄(R.palmatum var.tanguticum)和药用大黄(R.officinale)。中国用大黄于医药有悠久历史,西汉初已成批运销欧洲。为中国主要出口药材之一。 [药用价值]: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结合和游离型蒽醌类/蒽酮类、二苯乙烯类、苯丁酮类、色原酮类、黄酮类及鞣质类化合物,具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等症。文献研究表明,大黄中的结合型蒽醌类/蒽酮类成分有一定的泻下作用,游离蒽醌类成分有一定的清热作用和利湿退黄作用,鞣质类成分有一定的凉血作用,黄酮类成分有一定的活血作用。随着对大黄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还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糖尿病、保护心血管等活性,此外,也表现出对脑及心脏的保护,对雌激素水平的调节,改善记忆功能,减弱免疫排斥反应等作用。 [采集]:秋末茎叶枯萎或次年春天发芽前采挖,除去须根,刮掉外皮,切成段或小瓣,干燥 [产地]:北大黄主产青海、甘肃;南大黄主产四川 [性味]:苦、寒 [归经]:胃、大肠、肝、心 [功能]: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调血脉,利关节 [主治]:燥热便秘、痢疾初起、吐血、水肿、淋浊、汤火灼伤、乙肝、急性阑尾炎、黄疸、经闭、跌打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消化道出血、高血脂、动脉硬化、尿毒症、肝昏迷、脑血栓后遗症 [用量]:煎汤:干品6-15克;入汤剂适宜“后下”、不宜“久煎” [注意事项]:胎前、产后及经期应该慎用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