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远程视界”倒台 60多位院长却还在“坑”里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健闻毛晓琼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7-12 9:46:0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中国的法律在西安失灵了。”
7月初,在得知败诉的消息后,黑龙江黑河市嫩江县中医院院长董学斌在脑海里蹦出了这句话,“设备没到货,却要我们来还钱,世界上有这种道理吗?” 这是2018年破灭的“远程视界医疗设备租赁事件”的余波。事件的三方,一方是号称引领了“中国医疗创新模式”的北京远程视界集团,它在事件中的角色一度光鲜亮丽,实则是融资租赁的撮合方和担保方;一方是一批融资租赁公司,它们是医疗设备的出资人、所有者和租赁方;一是作为医疗设备承租方的全国上千家县级公立医院。 2017年年末起,远程视界资金链断裂,引发连带效应,一度被视为三方共赢的创新医疗模式,宛如被戳穿的美丽泡沫,诉讼随之而来。涉及金额最大的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宝信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将其中上百家县级医院告上法庭,要求后者偿付设备租赁款。 今年7月,西安中院就其中一批诉讼案件下达判决书:判令嫩江县中医院等一批医院,向宝信租赁缴交租金。 判决结果公布后,100多家涉事医院中的60多个院长从全国各地自发赶到西安。很多人都是老相识,这次相见,更有种患难之交的感受。过去两年,面对事件的压力,他们无一不背负着巨大的精神负担,有的人因此瘦了30多斤。而此刻,他们正聚在董学斌的房间里商议对策。 “有人说上诉,有人说要找媒体,还有人说要求助最高人民法院的巡回法庭。大家的意见还不统一,但同一个声音是,我们要维权!”董学斌突然提高了调门。 诉讼案的原委,说简单也并不简单。一切还得从2017年说起。 从天而降的“大好事” 2017年5月,位于东北边陲的嫩江县中医院,迎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他们自称是远程视界的工作人员,公司年收入60亿元,是业内公认的行业独角兽。随后,这两人向院长董学斌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医疗合作模式”: 远程视界愿意帮助医院建立先进的医疗项目,并提供相应的医疗设备。医院只需提供场地,勾选需要开设的医疗项目,远程视界就能把涉及这些医疗项目的、价值成百上千万元的医疗设备免费送到医院来。非但如此,远程视界还能安排北京、上海等地著名医院的专家、医生亲自到医院出诊、教学、手术。作为交换,医院只需每月从新设医疗项目的收入中拿出25%用来偿还设备款,25%支付专家费,25%支付运营费用,总计75%。三到五年后,这批设备的所有权就能归医院所有。 将信将疑之下,董学斌派出了医院副院长、工会主席、科室主任一行到远程视界的样板医院——广东徐闻县第二人民医院实地考察。一周后,部下们带回的反馈结果是:对方所言非虚,新模式值得一试。 于是,在医院多次开会商议后,根据当地患者的切实需要,董学斌定下了两个合作项目:一个是脑卒中项目,一个是耳鼻喉科项目。其中脑卒中项目所需的核磁共振设备,价值3000万元;耳鼻喉科项目涉及的设备费用也达800多万元。 2017年6月,项目正式签约。签约过程中,出现了两张陌生面孔。经远程视界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是宝信租赁的人,也是这两套设备真正的所有人和租赁方;而远程视界的角色是担保人,也就是当医院的收入分成不足以覆盖每月的设备还款时,将由远程视界来补足。 三方签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插曲。首先是整份合同有100多页,在对方的催促下,医院方根本没有时间细看。其次是在这100多页的合同中,董学斌发现了一份“设备收货确认单”,而当时,医院连设备的影子都还没有看到。 “远程视界的人就反复跟我强调,这个是租赁公司的规矩,如果不签这个确认单,合作就继续不下去。另外他还让我不要担心,在设备进场产生收益前,都由他们来还款,和医院没有关系。”董学斌回忆说。 被远程视界巨大的光环所惑,董学斌接连签下了上述两套设备的租赁合同。起初,情况也确实和想象中一样。因为设备未到,远程视界按照约定,每个月给医院账户打来152万元,医院再付给宝信租赁。与此同时,因为设备没到货,承诺中的北京、上海的专家自然也不曾出现过。 直到2017年10月,医院没有等到远程视界的打款,却等来了宝信租赁的催款通知。医院立马找到了远程视界,对方回复正准备上市,资金被冻结,让医院自己想办法。2018年初,远程视界正式对外宣告,公司资金链断裂,无法再帮助医院兜底。 在这个过程中,医院从来没收到过任何医疗设备,却收到了宝信租赁的一纸起诉书。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