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医疗美容行业乱象:花3000元成咨询师 维C卖23万 |
作者:王烨捷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11-1 8:56:47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去年8月,一家民营医美机构发布的2018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或达2245亿元。白皮书同时显示中国医美市场共有超过10万家非法执业的工作室、美容院等。中国数据研究中心、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更是揭露了惊人的“黑医生”信息,数据显示,在“黑医美”市场中,每10名医美从业者中,就有9名“黑医生”。 3000元就能当“医美咨询师”,23万元一针的维生素C卖给消费者 “3000元进修一个月,就能给你发一张医美咨询师的执业资格证。这些咨询师,有卖化妆品的,有卖衣服的,有开饭馆的,他们给你建议你应该怎么整形。”上海九院整形外科主任孙宝珊做了18年医疗质量监控工作,一直在医疗美容质量监控的第一线,他告诉记者,所谓的“医美咨询师”行当正在带坏年轻的“正规军”医生,破坏整个行业的生态。 医美咨询师即“美容医学咨询师”,按照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与美容学分会的官方解释,是美容整形机构中从事咨询工作的、在整形医生和求美者之间架起沟通桥梁从业者。美容医学咨询师认证参考国家其他职业资格认证办法,资格认证工作主要包括培训与考核两个部分。 但在网上搜索“美容医学咨询师”这个关键词,可以看到,“正规军”几乎找不到。相反,你可以看到医学美容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的“Tina老师”教你如何通过每天坚持画画提升品位,一天为20位客户服务;可以看到医美机构招聘咨询师的“暗门”,直指咨询师就是“客服+销售”的本质;可以看到所谓专业的发证机构招生广告,一个月集训就能给你发张证;还可以看到机构开出的“底薪500+补贴500+提成”,但每月能挣万元以上的“神奇”招聘广告。 “医疗美容行业现在变成技术质量极差的一个行业,理发店、美容院、足疗店,只要胆子够大,都能干医美。”孙宝珊说,医美行业门槛低、市场大,很多“老板”蜂拥而至,“做坏一个,顶多民事责任,赚100万赔20万,划得来。” 孙宝珊见过有的民营医美机构用维生素C、生理盐水、维生素B12兑在一起做成“美容针”,再以23万元一针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也见过开个双眼皮报价10万元,竟有人为之埋单的“怪事”。“见得多了,这在医美行业早就不稀奇了。”孙宝珊说。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栾杰也注意到了这种“怪事”,“很多民营医疗机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它们把大把钱花在店堂上、门面上,装修豪华,但手术室里用的线和针都是最便宜的。引流管如果能用输液器替代,绝对不用引流管”。 心内科、骨科的医生在短期培训后成了整形医生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整形外科医生告诉记者,他的一个同科室朋友前不久在高薪诱惑下“跳槽”到了一家民营整形机构。这是一家还算正规的民营机构,它聘请的整形医生都是具有整形科从业资质的专业人士。但在那里,医生们过的日子“五味杂陈”。 “一开始,咨询师姐姐给他推荐了病人。他很认真地像在公立医院一样,做了术前分析、研判,然后把病人婉拒了,因为不符合手术指征。”这名医生说,这样几次下来,这个“正规军”出身的医生就被咨询师“封杀”了,“所有咨询师,都不给他推荐病人,‘饿’他3个月,一台手术也做不了。”最后,这名年轻的医生妥协了。他再也不敢轻易“婉拒”咨询师推荐过来的病人。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注意到,原卫生部曾在2002年发布过《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19号令),明确规定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须为“执业医师”,其中提到执业医师须“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但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包括心内科、骨科等科室的医生都在短期培训后成了整形医生。 上海九院整复外科副主任、组织处处长王丹茹注意到,现在来医院进行规培、专培的年轻医生与过去不同了,“医生应该是救死扶伤的行业,现在很多医生被巨大的医美市场占据头脑,专门来学美容手术,而不是学面部修复”。 “正规军”奇缺 栾杰说,“追逐暴利”如今已经成为民营医美机构的硬伤,现在很多医疗机构把患者称为“顾客”,“这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很多国家都称作‘患者’”。在医美行业,“医疗本质”现在被淡化了,“很多机构想办法用服务、美学替代,包括一些专家认为美学是一个系统,要逐渐脱离整形这个医疗专业”。
此外,当前整形医生“正规军”奇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八大处整形医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曾多次呼吁建立“专科医师制度”。 栾杰建议,医美行业一定要确定“公立医院主导地位和机制”,从医生培训,到制度建设、诊疗规范,都应该落在公立医院的“肩头”。同时,政府还应给予公立医院充分的运营机制空间,“光让它培训、制定规范,培养的人却去了民营机构,留不住人不行。” 上海九院整复外科副主任李圣利建议,正在修订的“19号令”应该鼓励有资质的医生独立或者联合开设民营医美机构,“一个啥也不懂的老板,只要有钱就能开,这是不对的。一个经过科班培训的医生,他有起码的职业荣誉感”。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