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 目 树 形 导 航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传统中药企业布局前沿创新药:创新还是炒作?
作者:青瓦  文章来源:医药魔方  点击数152  更新时间:2019-11-19 18:21:03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11月14日,红日药业公告宣布收到药监局的临床试验通知书,称其申报的创新药口服PD-L1药物艾姆地芬片符合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的有关要求,获准开展实体肿瘤的临床试验,并将于近期开展临床试验,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

将PD-1/PD-L1做成口服制剂?听起来很玄幻,事实上在业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17年10月,杭州阿诺生物就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引进了口服PD-1/PD-L1抑制剂项目;在AACR2019上,再极医药公布了其口服PD-L1抑制剂在人源化的肿瘤模型中与阿斯利康的PD-L1抗体药物Durvalumab进行头对头的比较数据。

全球在研的PD-1/PD-L1小分子药物

来源:医药魔方NextPharma

公开资料显示,红日药业是一家中药起家的药企,其主打产品是血必净注射液近些年受政策冲击较大。尽管该公司公布了国内首个口服PD-L1进入临床的好消息,但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红日药业的股价并未出现明显涨幅。甚至多位专业人士表示“口服PD-L1根本不work,此番举措就是瞎折腾。”在笔者看来,究竟是否管用,还需要看该项目的后续进展以及公布的临床数据。

除了红日药业,越来越多的传统中药企业转型小分子化学药物甚至是单抗、双抗、细胞疗法等生物制品的新药开发。但是受制于这类企业的原有基因和资源,完全自主开发并不太现实,它们多是借用外力布局前沿创新药。以下是最近两年中药企业公开布局前沿创新药的部分案例。

云南白药基石投资中国抗体

云南白药有药品、健康品、中药资源和医药商业四大业务板块,其中药品板块以止血镇痛、消肿化瘀的云南白药系列产品(如云南白药气雾剂、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创可贴等)为主,外加其他补益气血、心脑血管特色天然药物,是民间美誉度较高的中药品牌。

随着医保支付压力增大,未来医保支付将会倾向于治疗效果明确的药品品种,而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在医保支付中会相应减少。传统中药企业的“品牌驱动营销”市场策略也受到影响,医院端中药处方药面临较大压力,云南白药的业绩出现下滑。该公司2019年半年报披露,其医药工业的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同比增长皆为负数,同时研发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该公司等传统药企研发的“短板”。让人意外的是,在非主营业务中,云南白药的过半利润来自投资收益。投资,对于云南白药而言或许是个不错的增值路径。

2019年10月25日晚间,云南白药公告计划使用自有资金5000万美元(约合3.5亿元人民币),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参与认购中国抗体在香港联合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的股份,并相应签署《基石投资协议》。据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云南白药首次大额投资创新药企业。

公告称,为提高其资金利用效率,更好的借助资本市场优势推动公司的战略布局、促进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速公司国际化进程,云南白药基石投资中国抗体有利于充分利用自有闲置资金,加强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布局,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以及综合竞争实力。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抗体一上市便遭遇破发,股价一路走低,云南白药的投资的资金短期内也是缩水近4成。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