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疫情中的民营医疗:被遮蔽、被误解
作者:文 | 樊鑫  文章来源:动脉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3-23 11:07:47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卫健委),全国已有593家民营医疗机构参与抗战及抗疫情一线,累计收治确诊病例2111人,疑似病例1627人,治愈出院1112人;累计派遣259个医疗队,共3984名医务人员;累计捐款837845只口罩,护目镜41500副、防护衣21131件、现金及其他用品若干。

公立医院,民营医疗,因为名义的差别,前者被包裹在媒体和全国人民的脉脉温情中,后者则大多被遮蔽,甚至被误解。

其实,无论公立和民营,“仁者”都应被赞誉。

疫情中的民营医疗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曾经出现一定数量的社会办医机构,但由于政策的限制,难以普遍成气候,更没有形成规模。

直至2001年开始,医疗政策逐步改革,政府才开始适当鼓励社会办医,社会办医起步晚、底子薄,更不像公立医院那样有国家财政的支持、抗风险能力强,它“一切都要靠自己”,也正由于民营医疗的自身短板,一直存在“一才难求”的困境,这是抑制民营医疗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的民营医疗机构,必须要以基本医保为基础,更要借力于公立医院的帮助、合作才能得以发展。

一位医生曾在一篇文章里分享了自己从公立医院转向民营医院从业的感受:

“在公立医院工作,别人投以羡慕的眼光;在民营医院工作,别人觉得你是找不到工作才去民营医院,甚至认为你只是为了挣钱,没有理想,所以意志不坚定者慎重;”

“在公立医院你不会害怕失业,因为有大树、好乘凉;在民营医院你不仅害怕失业,还更加害怕犯错误,因为你犯错后身后只有你自己的影子,没有人给你支撑,即使有也是微妙之至,抗压能力差慎重;”

“在公立医院,有明确的职称晋升制度,培训、学术学习途径,而在民营医院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探索、打听,没有人会带着你前行,不自觉者慎重!”

由此,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差别可见一斑,也可看出社会办医的条件在许多方面还有所欠缺。

随着新冠疫情的来临,“靠自己造血”才能养活自己的民营医疗,经营可谓更加艰难。从运营成本上看,人员工资和物业租金成本依然摆在那,机构业务惨淡显然无法支撑原本就日渐高昂的固定成本。往年,民营医疗第一季度业务大多原本就不好,都指望着三月份这个传统旺季来填补春节带来的普遍淡季缺口。但在疫情还没结束前,何时能够正常经营都是未知数。民营医疗大多不是以危急重和疑难疾病诊治业务为主,必然要遭遇一个不短的空窗期或惨淡期。

从专科上看,医美、口腔和眼科等消费医疗首当其冲,不仅第一季度业务受损严重,就连上半年业务也会受损严重。目标客户自身收入缩水了,在整个经济下行态势面前,民营医疗机构的收入也势必会受到影响。

这些是短期内疫情对民营医疗的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民营医疗其实大有可为。

在政策上,分级诊疗和鼓励社会办医的医改大方向不会变。截至2018年底,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达到45.9万个,占比46%;社会办医院数量达到2.1万个,占比63.5%;社会办医床位、人员、诊疗量占比均持续增长。2019年6月12日,国家卫健委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从拓展社会办医空间、扩大用地供给等方面加大政府支持社会办医力度。

在需求上,国内市场依然巨大,人口基数和需求升级基本面没有改变。其带来前所未有的超级红利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将持续下去。民营医疗依然大有可为,且越来越趋向正规化、越来越有大作为。

从资本来看,近年来涌入民营医疗的资本愈来愈多。在资本的支持下,办医方向已然清晰,运营模式逐渐更新换代,整体已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向好势头。

在今年初,几家民营医疗机构传出拟上市的好消息。

2月11日,中国口腔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供了IPO招股书。这家企业虽顶着中字头的名字,但却是一家扎根浙江温州的民营口腔机构。根据2019年度收益统计,中国口腔医疗集团是温州最大民营牙科服务提供商,分别在温州民营及整体牙科服务市场占约24.1%及11.9%的市场份额。这些收益主要来源于向个人提供综合牙科服务,范围主要涵盖口腔综合治疗、口腔修复科、种植牙科及牙齿正畸科四个牙科科室。

2月17日,中国头部肿瘤医疗集团海吉亚医疗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海吉亚医疗”)申请香港主板IPO. 自2009年成立以来,通过内生性增长、一系列战略收购及与医院合作伙伴合作,海吉亚医疗通过直接股权所有权或管理权,经营或管理十家以肿瘤科为核心的医院网络,遍布中国六个省的七个城市。

疫情结束后,民营医疗肯定会快速复苏,回到增长的轨道上。

民营医疗举起抗疫大旗

疫情发生后,民营医疗首先进入大众视野的,是和睦家关停发热门诊的新闻。不少人质疑,民营医院在疫情来临之后,做了逃兵,对民营医疗的批评接踵而至。事后证明,这只是大家对民营医院的误解,和睦家只是按照监督要求对发热门诊做紧急改造。而后,一大批民营医疗机构在疫情期间纷纷请战,一表决心和担当。

白求恩医疗基金会、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湖南旺旺医院、海尔医疗,以及被征用为定点收治医院的武汉亚心总医院、武汉普仁医院、武汉汉阳医院,泰康武汉同济、德济医院、和睦家、武汉广发肿瘤医院、健翔医院……参战的民营医疗机构遍布全国。

截至2月底,在非公医疗机构协会、白求恩基金会等非公医疗机构的组织动员下,全国有近600家民营医疗机构参与抗战或进入抗疫一线。

刚成立不久的贵黔国际总医院派出赴将军山抗战的医疗队,该医疗队以17年前原第三军医大学奔赴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的总领队,现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胡建林教授为队长,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急救部、心血管内科、皮肤科等科室(部门)具有呼吸道传染疾病防控治疗、重症监护丰富经验的10名医护人员组成;虽然,他们已经从公立医院来到民营医疗机构,但是他们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白求恩基金会组织的“血液透析医疗队”的集结号吹响时,在召集令发出后24小时内就收到全国3000多条报名信息,热血沸腾的血透人凝聚在一起,与全国千千万万个医务人员一起,为了捍卫人民健康,冒着生命危险向前线冲锋。

1月24日,复星国际发动了全球医疗物资调配计划。12小时内,已经锁定了海外20万只口罩和5万件医用级防护服。全球合伙人和海外业务团队、首代系统全部动员,订单在不断增加,回国运输渠道正在打通。几天后,复星全球采购的首批紧急医用物资跨越9000公里,借助飞机+货车,抵达武汉。复星全球调配运回防护服101万件、口罩124万只、护目镜75000副、医用手套11万副,总计243.5万件医疗防护物资,另加240台呼吸机。这批物资全部送往抗疫一线。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