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曹洪欣:中医药对突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作用
作者:曹洪欣  文章来源:健康界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3-31 17:02:32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2003年SARS流行,在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SARS流行中期中医药全面介入治疗。2003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价中医药治疗SARS具有潜在作用。据WHO报告显示SARS的死亡率:中国内陆6.53%左右,香港16.98%,加拿大15.2%。之后禽流感发病,流行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死亡率在50%-60%。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其发病率高,死亡率3%-6%。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埃博拉病毒最初发病于19世纪70年代,到2014年为流行高峰期,特别是在非洲国家,死亡率高达50%-90%,全球死亡约九万人。

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流行,时至今年3月29日,全球200多个国家确诊病例72万例以上。我国确诊病例是82448例,已痊愈出院75937例,治愈率为92.1%。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取得良好效果,正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余艳红书记在国务院记者发布会上讲到,达到两个90%,一是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91.5%,二是中医药治疗总有效率90%以上,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中国方案。

无论在湖北武汉,还是在其他省市,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总体体现三个特点:一是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具有优势,如三方(中药复方)在武汉的临床应用研究;对重型病患,中西结合治疗优势凸显;对危重病例,中医药参与治疗能够帮助危重病人实现逆转,转危为安。应该说在提高新冠肺炎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面,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总体得到了有效控制,死亡率在4.01%左右。而国外疫情还在流行高发期,死亡率在4.78%左右。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趋势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

为什么说新冠肺炎治疗形成了中国方案?因为中国方案的特点就是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作用,中西医优势互补。为什么传统中医药能治疗新冠肺炎?这是社会上广泛关注的问题。

历史555次疫病流行,中医药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新冠肺炎这种突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属于中医“瘟疫”“疫病”范畴。在SARS流行期间,2003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组织专家编辑出版了《中国疫病史鉴》,总结从西汉到清末我国321次瘟疫流行的状况。200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张志斌研究员编著出版《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分析了我国从西汉到清末555次疫病流行年代、地域和特点等,同时我们主编出版了《温病大成》(1600余万字),对全面总结中医温病与疫病防治的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医疫病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源于中医药防治疫病的实践,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而升华丰富理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疫病理论应该是创新发展于东汉末年与明末清代的伤寒与温病理论。早在《黄帝内经》就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记载,强调“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以及用针灸、药物或导引方法预防疫病。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言中指出“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可见当时疫病流行十分严重,恰恰在疫病流行多发年代,伤寒六经辨证理论的创建与广泛应用,有效地指导临床以伤寒为主的疫病防治,所以到东汉末年以及隋唐时期,我国人口数量不但没有因为疫病减少,而且保持稳步增长。

明末清代是我国疫病流行的高发时期。明代吴有性所著的《瘟疫论》是我国第一部疫病学专著,首次提出“感疫气者,乃天地之毒气”。所谓疫气,“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致”。指出疫病的发病特点“病偏于一方,延门阖户,众人相同者,皆时行之气,即杂气为病也”。其病变特点“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某经络,专发为某病,故众人之病相同”,提出“表里九传辨证”。清代叶天士《温热论》创“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对指导中医防治疫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到清末乾隆年间,我国人口数量突破两亿。1918-1919年 西班牙流感H1N1大流行,世界约有5亿人感染,死亡近10%,约4-5千万,而我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没有受到这次疫病的严重影响。

历史上疫病流行爆发,包括SARS、H1N1流感、新冠肺炎等,中医药的确切疗效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为维护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综上所述,几千年形成的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与实践,是中医药有效治疗新冠肺炎等突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坚实基础。

中医药治疗突发流行性传染性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几千年形成的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中医药应对突发流行新传染性疾病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因时、因地、因人、因病”治宜的诊疗特点是认知新发疫病的有效途径;三是群防群治的经验积累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为防治新发疫病的提供支撑;四是丰富多彩的防治方法,如药物与非药物疗法、内服与外用治法以及提高人体防疫能力与改善环境、避秽驱邪方法等,成为防治疫病的有效措施。

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等流行性传染病的核心、关键和启示

中医对疫病认知是通过人与自然时令、地域变化的适应性,与病毒、细菌侵犯人体后机体综合反应所表现的外在征象进行分析,根据病邪侵入人体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异常、气血津液失调的病变机理,综合判断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是中医药有效防治疫病的核心。

国家采取有效措施是中医药发挥作用并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习总书记亲自指挥,从决策到落实,构建有效机制,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和方法直接进入一线治疗病人,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3至第7版都明确中医药治疗方案,倡导在《诊疗方案》指导下,各地制定完善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同时推进中医药临床救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科学评价中医药治疗效果,致力提高中医药防治疫病能力。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