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两会声音: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作者:刘小琳  文章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5-25 21:18:0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王宜表示,增加传承人数量,利于独特中医诊疗技术的传承。为今后民间中医发展传递了强有力的声音。

民间中医生存和传承问题不可忽视

民间中医或是祖传或是自研,在某些方面确有特殊的技术。然而,他们其中的一些人因年级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等因素,考执业医师证的难度较大,担心今后无证行医所带来的风险,无奈选择转行。

这些人的“绝活”“偏方”也随之流失。后来随着国家《中医药法》与《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办法》实施,民间中医看到了希望。

不过这个力度远远是不够的,合法从业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如何生存和传承仍需进一步考虑,否则民间中医就失去了生存空间和发展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发声,民间中医的绝活不能被埋没

今年两会,就民间中医传承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们带来了新的建议。

王宜表示,一些散落在民间的中医绝技、中医药项目有独特疗效,应该加强对非遗项目的重视。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传承,所以传承人的作用非常重要。

一方面,应增加“民间实用土方”等国家级非遗项目。

有些民间中医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在实践中疗效已经得到证实,但尚未获得国家认可,不利于技艺传承。

据悉,中国传统医药的方剂、疗法不下十万余种,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已公布的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传统医药却只有百余项,占比不到10%。

王宜建议,应增加“民间实用土方”和“少数民族医药”国家级非遗项目。应该加大调研、宣传力度,充分发掘民间中医宝贵财富。要加快做好传统医药类项目普查,做好对重点项目的保护。

另一方面,让民间中医获得身份归属感。

在广大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欠发达地区,民间中医在守护当地人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国家医疗体系的有力补充。

不过,他们对非遗项目重视不够,也不清楚如何申报非遗项目,有一些项目散在民间不被人知,有的处在濒临失传的状态。

她建议,需加大中医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比例,增加单一型项目在国家级名录中的比例,是对申请者世代传承心血的肯定,也让许多民间中医药人获得了身份归属感。

同样,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建议,应加大经费投入,针对已经确立的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传承人培养专项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

民间中医生于一方,长于一方,他们更容易洞察清楚当地老百姓的健康状况,也更容易当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只有为他们的生存和传承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才能使更多的中医绝技薪火相传,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