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中医药守正创新迈出新步伐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1-2 10:16:32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于学军介绍,“十三五”期间,完善激发和释放活力的政策机制,中医药守正创新迈出新步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印发,国务院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质量提升等全面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全国现有中医机构6.5万多个,年诊疗量约11.6亿人次,中西医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人民健康。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出“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蓝图和2035年发展远景,也将对全面深化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系统谋划。 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中医药是我们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优势和特色。多年以来,一直给老百姓提供日常医疗服务,特别是在养生保健方面,更多人容易接受传统中医药的理论、方法。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在第一时间参与疫情救治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在疫情防控中,在实际救治过程中,研制出很多好的药品,包括康复阶段患者的康复疗养方式方法。这再次凸显了我国中医药的传统优势,也再次提示我们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发扬。 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形成了共识,在制定的“十三五”还有下一步“十四五”规划中,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都是规划的重要部分和内容。最近,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按照委领导指示和国家中医药局紧密沟通,下一步,也把中医药纳入在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规划建设中,所以“十四五”期间将是我国中医药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于学军从7个方面介绍了“十三五”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情况,包括健康中国行动启动实施,共建共享水平逐渐提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克难,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可及性不断提高;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持续发力,健康扶贫成效显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继续加强,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完善激发和释放活力的政策机制,中医药守正创新迈出新步伐等。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84%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及以上医院水平。从2015~2019年,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从1.38人增长到2.61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5.11张增长到6.3张,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22人增长到2.77人,注册护士数从2.37人增长到3.18人。近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同时,确定县医院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3个主攻方向,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县县医院纳入全民健康保障工程,组织三级医院“组团式”帮扶贫困县县医院,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和边远地区。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累计分类救治贫困患者1900多万人,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户成功脱贫。此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0元提高到今年的74元,免费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14大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化重大传染病防控策略,实施职业病、地方病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扩大癌症早诊早治覆盖人群,2019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8%。 “十三五”期间,有序调整完善生育政策,2019年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为59.5%。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全面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开展五类残疾儿童筛查、诊断和康复试点工作。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大力发展医养结合,为居家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达到4万多家,每年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体检。 从2015年到2019年底,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1/10万、8.1‰、10.7‰降至17.8/10万、5.6‰、7.8‰,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28.4%,健康中国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