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构建五维“浸润式”中医药文化圈 |
作者:张译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1-9 17:03:18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构建中医药文化“溯源圈”,守正文化自信之“根” 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优势,鼓励医学生从医学经典中探索中医药文化之源。 一是以中医思维为核心,开辟“学经典、用经典、悟经典”的培养途径,切实完善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传承创新课程体系;二是特设传承创新课程群,开设《经典导读》《内经名家理论与实践指要》等课程;三是开展针推科普漫画大赛、针推历史剧大赛、21天中医经典诵读打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对中医药历史、中医故事、中医人物等的深刻了解剖析,用画笔、音乐、话剧、朗诵演绎中医药文化的生命魅力。通过对几千年的中医经典理论追寻回望,促使青年医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守“仁心仁术”的医德观、“大医精诚”的职业追求、“治未病”的预防理念。 构建中医药文化“实践圈”,传承文化自信之“魂” 为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特点,依托学校博物馆、药植园、校史馆、国医馆、图书馆,构建“四馆一园”的中医药文化圈。 一是形成“学习-参观-体验-实践”良性闭环,增强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体验感和真实感;二是打造“党建+团建”实践育人体系,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三是充分运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馆等临床教学资源,安排学生参与临床见习,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案书写等基本临床能力项目,探索实践教学与临床见习的有效衔接;四是拓展实习基地,建立系列实践服务实训长效机制,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实践平台。 构建中医药文化“科普圈”,奠定文化自信之“基” 根据《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任务,多维度、全方位构建中医药文化科普圈。 一是遵照全国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专家、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曾芳2018年提出的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提案思路,举办中医药特色文化艺术活动,组织大学生用笔墨展示古代中医药文化故事,制作成青少年阅读绘本;二是组建中医药文化科普“宣讲团”,培养精英讲解员,走进图书馆、博物馆、中小学、街道社区,为中小学生、居民群众等社会人士科普中医药文化;三是加强和中小学、各大社区的合作,成立“太极拳粉丝团”“八段锦健身队”等中医药文化社团,让中医药文化走进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形成润物无声、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圈。 构建中医药文化“接力圈”,弘扬文化自信之“力”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制定中医师承教育管理办法”“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为此,国家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科带头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专家梁繁荣成立的“四川省十大名医工作室”已揭牌启动。 工作室成立为青年骨干及医学生提供了拜师学医的机会和平台。通过专科跟诊、床旁教学、技艺实践等形式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医辨证思维训练和中医特色技艺水平,从而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的传承和创新。创新梯队传承模式,纵向建立“班导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梯队队伍,横向建立“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医学信息工程”学科交叉互助队伍,发挥师承的传帮带效应和朋辈力量,同时打破学科界限,培养以中医思维为核心的发散性思维,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深度、高度以及融合度。 建立“中医药文化国际圈”,扩大文化自信之“核” 6月18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明确指出:“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加强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俄罗斯科学院、泰国法政大学朱拉蓬国际医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扩大中医药中文国际交流圈和学术圈。积极引进和邀请国外优秀专家到学校任教,开展中医药文化教学、科研、学术交流,为培养卓越型、精英型、国际化中医药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致力于以“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内涵、继承和弘扬中医药精神、凝聚和提炼中医药时代价值、促进和转化中医药创新发展、拓展中医药文化跨界路径”等六大核心内涵,构建五维“浸润式”中医药文化圈,为新时代健康中国培养优秀的中医青年拼搏奋进。 (张译)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