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村卫生室扎针出人命?这些情况千万避免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1-27 16:42:3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死者为河北省临漳县南东坊镇西三村居民安某,49岁。据其家人介绍,今年1月初,安某经朋友推荐前往距住所两三公里的一家村卫生室接受针灸治疗。

1月15日午饭后,安某前往该村卫生室针灸。当天下午4时左右,安某哥哥接到电话,称安某快不行了,正在县医院进行抢救。

县医院门诊病历记录显示,患者于2021年1月15日下午3时50分左右急诊入院,经查无脉搏血压,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心电图呈直线,考虑为心脏骤停。虽经采取持续胸外按压、电除颤等一系列急救措施,未能挽回生命。

报道称,安某年富力强,又是家中顶梁柱,却因为针灸治疗肩部病症不幸身亡,家人很难接受这一残酷现实,随即向公安、卫生等部门报案,希望能获得卫生室当时的治疗监控录像。

目前涉事村卫生室已关门,门上被相关部门贴上封条和传唤证。据当地卫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机构证照齐全,医生为乡村全科医师,可以开展中医针灸治疗服务,其妻子没有取得相关资质。该案件正在走医疗事故鉴定流程,患者死因待公布。

针灸并非人人适合

这6种情况不宜针刺

近期针灸引发的事故频繁发生,很多是因为医患双方不清楚针灸治疗禁忌导致。在针灸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种情况不建议针灸

第一,过度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接受针灸治疗;

第二,年老体弱者接受针灸治疗时,应尽量采取卧位,取穴要少、手法要轻;

第三,给怀孕妇女施针时,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以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穴位禁止针灸

第四,有出血性疾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的患者,损伤后不易止血,不宜针刺;

第五,皮肤感染溃疡、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第六,眼区、胸背、肾区、颈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法,防治误伤重要脏器。

针刺对某些病症的确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并非万能,对于一些危急病症的治疗需要施针者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手法,才能充分发挥针灸作用。

针灸发生异常情况

处理方式看这里

01

晕针

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

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02

弯针

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

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断入体内。

03

断针

医者态度必须从容镇静,嘱患者切勿更动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

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如果深度超出处理能力范围,立即联系上级医院处理。

04

血肿

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05

针刺性气胸

要求患者镇静,消除恐惧心理,半卧位休息,严密观察,给予镇咳、抗生素防止感染及对症治疗。一般胸腔积气少的可自然吸收。积气量大的应行抽气减压,必要时给予抢救治疗。

06

刺伤重要内脏、脑脊髓

轻者卧床休息后可自愈。重者需立即进行转院进行抢救治疗,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针灸前先告知

以下模板基层医生适用

一方面,作为提供针灸治疗的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对患者负责;另一方面,在接收患者前,建议与此签署针灸知情同意书,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基层医师公社根据其他机构现有的治疗同意书整理出适合基层医生使用的模板,如下图所示: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