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南方医院骆抗先的90岁:每周出3次门诊,还在写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南方+: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6-30 16:31:27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骆抗先编撰的《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

为了帮助更多的病人,2006年起,年逾古稀的他从零开始学打字,开通乙肝知识科普博客,只为了一句话:“出门诊能看的病人有限,开博客能帮到更多人。”他的博客访问量超过1600万,无数网友因此受惠。

“对于迷茫的乙肝病人,骆老的博文犹如黑夜里的光明,苦海中的渡轮,无望中的希望。”网友们如此感叹。

2017年8月,在骆抗先86岁高龄,骆抗先工作室正式成立,致力于乙肝等传染性肝病的防治与医疗科普。他变得更忙碌了。

以前,专注于看病、科研,骆抗先十几年都不出医院大门一次,工作室成立后,他却频频出差到阳山、化州等地基层医院,带上亲手编写的培训计划和讲义,与当地医生一起接诊病人、讨论病例,推广乙肝的筛查随访。

工作室成员张明霞说,因村民们大都外出务工,节假日才回乡,骆老就总是在节假日出发下乡筛查,连春节都往往是除夕当天才返回广州。

◎争分夺秒

写书著述呼吁重视脂肪肝诊疗

对于如今90岁的骆老,时间似乎永远都不够用,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给了工作。

前年,骆老身体一度出现心脏房性早搏,有房颤风险。他只能减少外出次数,把到基层去培训基层医生、推广乙肝筛查早治的事情交给了工作室里的年轻人,但他也没闲着。

基层医生到广州来进修,他就在诊室的后边摆几排凳子,出门诊时手把手教学,“不只是要教他们看病,还要让他们真心诚意地对待病人,实实在在地给他们解决问题。”

乙肝斗士骆抗先

今年以来,身体稍有好转,骆老就又坐不住了。5月13日,他“复出”的第一站就去了肇庆,与当地的卫健部门商谈,推动当地基层乙肝的筛查。

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如此奔波?就让学生去不行吗?“没有一个白头发的人去,他不信你的。”骆老幽默地说。

确实,在基层推广乙肝的筛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筛查点就设在村里,很多村民还是不愿意来抽血检查,甚至有人认为,这些医生是为了“抽血卖钱”。骆老说,自己亲自过去推动,当地更重视一点,工作开展能更顺利一些。

目前,骆抗先工作室在阳山、化州和梅州开展的慢性乙肝早防早治项目试点工作已接近尾声,相关工作方案即将在全省铺开。

骆抗先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他又将目光瞄准了脂肪肝的防治。随着我国乙肝流行得到控制,在骆老的门诊中,乙肝病人减少了,但脂肪肝病人越来越多,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治疗效果就大打折扣。

骆老深感目前国内临床医生对脂肪肝的早查早治不够重视。如今,除了出门诊,他把全部的心力用于写书著述,总结脂肪肝的临床诊疗经验,呼吁重视脂肪肝的早期治疗。

“现在年纪大了,工作效率很低,我现在都无法计划什么时候能完成了,尽力而为。”每日蜷伏在桌前的骆抗先,宛如一支燃烧的蜡烛,竭力照亮我国的肝病防治事业。

百年对话

乙肝斗士骆抗先

南方日报、南方+:做一名医生需要有什么样的素质?

骆抗先:医生最基本的是要为病人解决问题,不仅要了解他的病情,还要了解他的经济状况,对于一些疾病也许暂时找不到好的办法,但医生不能轻易说放弃,要找资料分析,这样才能对得起病人的期待。 另一方面,医生要有同情心,站在病人角度想问题,能真正感知病人的痛苦。我很有同情心,病人死了,我很容易掉眼泪的。另外我很勤快,所以做出一些成绩,我就这两个特点。

南方日报、南方+:您如何看待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

骆抗先:从小我家里很贫苦的,13岁以前都是很饥饿的。父亲做一些小生意,母亲做保姆维持生计,我是以抗日流亡学生的身份读完中学,1954年分配到了南方医院之后,就没有离开过这里。1961年,我正式加入共产党,至今也有60年,党员的身份就像融入我的血液里, 与我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时刻告诉我要好好服务每个病人,解决病人的痛苦。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