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被JAMA叫停的「阴道回春术」 在国内「商机无限」、价格上万!
作者:李子君  文章来源:健康界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11-29 16:03:33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36岁的孙女士,在北京南二环附近一家整形美容机构进行阴道点阵激光治疗,花费5000元进行了一次治疗后,她感觉「并没有任何效果」。

主诊医生告诉她,想要达到更好的效果,需要进行多次治疗,因此需要买套餐,至少要进行3次,买两次赠一次,那就是1万元起。

孙女士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并没有太大技术含量,在很多医生看来,这种学名为「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的疗法所用机器,跟点痦子的机器可以是同一台,只是探头大小不一样而已。

近年来,其名称被包装成「阴道回春术」或「私密无创紧致术」等,「你想想,就跟点个痣差不多,怎么可能让阴道恢复原状呢?」北京一家整形外科医生对健康界说。

「阴道回春术」只是近年来暴涨的私密整形热潮中的一角。《更美2019医美行业白皮书》提到,中国医美行业增幅最快的项目之首就是私密整形,涨幅为100%,高于祛痘、热拉提、植发、牙齿矫正等。

据统计,在私密整形上,中国女性比男性更主动,用户男女比为1:9。在用户年龄构成上,51%为90后,18%为80后,30%为70后。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的一篇关于「阴道回春术」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改善阴道症状方面,临床试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根据这一结果,其建议暂停使用阴道激光治疗。

被JAMA叫停「阴道回春术」到底是个啥?

「阴道回春术」的取名,是生产厂家及医美机构的一场合谋,其医学术语其实是「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

其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GSM)的治疗,有着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症。2014年,北美绝经学会(NAMS)和国际妇女性健康研究学会(ISSWSH)提出了这一新名词,用以取代之前广泛应用的「老年性阴道炎」、「萎缩性阴道炎」和「外阴阴道萎缩」的名称,因为后三者采用外阴和阴道这两个敏感的词语,不便于公开讨论。

时任北美绝经学会执行主任、北美更年期学会杂志执行董事马杰里·加斯指出,该症是因雌激素和其他性激素水平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包括:

生殖道萎缩症状:外阴阴道干涩、 烧灼、刺激、瘙痒、性交后出血或裂伤、阴道分泌物异常等;

泌尿道萎缩症状: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反复的下尿路感染以及合并尿失禁等;

性功能障碍症状:性欲下降、性交痛、性交困难等。

其发病人群是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的妇女,中国绝经1年女性的患病率为64.7%,绝经6年者患病率达84.2%。目前中国绝经总人数已超2.3亿,预计2030年将达到3.8亿。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刊文称,根据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阴道回春术」对绝经期妇女阴道内治疗没有显著效果。这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旨在研究根据常规临床实践进行的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是否能够有效缓解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这也是目前评估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该症有效性规模最大、跨时最长的研究。

一共有85名患有严重阴道症状的绝经后妇女参与此项实验,平均年龄为57岁,她们被随机分配到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88.4%的激光治疗组和95.2%的对照组患者完成了1年的随访,在随访结束时,两组之间的量表得分,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此外,激光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阴道健康指数评分,在统计学上也没有显著差异。研究人员发现,9%的激光治疗组患者的阴道组织从绝经后状态转变为绝经前状态,而这一数值在对照组中甚至更高,达到了12%。

「阴道回春术」的争议并非始于当下。2018年7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发布警示:慎用「阴道回春术」的说法,这种说法会误导患者。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资料显示,「阴道回春术」的概念是设备生产商打造的噱头,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向女性推销「阴道年轻化」设备,并声称通过使用激光和其他能量设备破坏或重塑阴道组织,能治疗与更年期、尿失禁或性功能相关的症状。

然而,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些产品能用于上述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很可能会引发严重安全风险,已发现「阴道灼伤、疤痕、性交时疼痛以及治疗后反复或持续疼痛」的病例。

同一年,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TGA)也开始审查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相关研究、证据。2021年10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评论称,根据澳大利亚研究结果,或许「是时候暂停使用阴道激光」了。

评论称,应将其限制在研究环境内,直到有更高质量的证据支持其效果和安全性后,才运用于临床。这篇评论引用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2018年的警示,过往其仅批准激光等基于能量的治疗,用于去除尖锐湿疣(生殖器疣),或破坏癌前病变的宫颈、阴道组织等。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