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医生多点执业下的一门大生意:科室挤满了人 却不是来看病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健康界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2-7 16:55:01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高额的运营投入

当然,无论什么商业模式,其背后都离不开运营团队的支持,也因此需要付出巨大的经营成本。

上述私立医院运营负责人向健康界透露,如果是顶级专家,一般要配置5个运营人员,专门负责整理和编辑专家的教学内容、视频素材。此外,该运营团队还要负责日常对接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宣传工作。

「目前医院仅技术开发人员就有20多个,专门负责与线上流量平台的技术对接,专家的运营成本很难估算。」该负责人说。

而张岩透露,他的团队会根据热点话题提前拟定视频脚本,而且基本对医生线上的所有运营工作一手包办,包括后期的流量投放、数据分析、粉丝群维护与转化。如果双方对效果都认可,最后还会签署一个独家运营协议。

据他估算,一个医生从开始运营到实现盈亏平衡,一般前期投入的成本大概在10万元左右。

这样的投入,在公立医院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围绕医生个人打造的体系,是维持行业运转的根本核心。

据悉,医生来自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诊疗收入会是公立医院的数倍之多。

回避低转化

不过,MCN公司也会面临失败的风险。

张岩指出,「如果医生的一个话题受到争议,导致声誉受损,那么前期的所有投入和努力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也正是因为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选择什么样的医生作为合作对象时,MCN公司会显得非常谨慎。

高转化率科室、有名师背景的医生、行业顶级专家是这类公司争相合作的目标,而符合上述条件的医生,也更易「走红」。

「由于疫情的原因,目前团队只能在北京寻找合作医生,不过这恰好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北京这两个字本身就是金字招牌。」张岩强调。

「现阶段最看好的就是中医男科赛道。」据某同样专注中医领域的MCN机构负责人估算,接手男科医生的线上运营,从投入到产生回报,周期仅需三个月,因为「男科患者更易接受线上的诊疗方式,而且更舍得付费」。

不过,也有不少变现困难的科室。

如儿科,尽管这类科室的线上内容更容易吸引粉丝的关注,但最终却很难将其导流到互联网医疗平台成为最终的付费用户。原因很简单,大部分父母对儿童用药十分谨慎,尽管参与免费咨询的居多,但对线上诊疗、开药模式,仍然会心存疑惑。

因此,难以形成付费转化的科室及医生,MCN公司也基本保持回避。

某MCN公司负责人对健康界表示,对于合作对象,有能力找到学科带头人最好,这种顶级专家拥有很高的学术地位,最容易成为大IP。不过,也要看这些专家是否有能力把医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患者更易听懂的语言。

「只有大专家才有能力承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该负责人表示。

加强线上行为的监管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以下简称新法)将在2022年3月份施行,其中多点执业被写入新法,被誉为将为有需求的医生打开了方便之门。

不过,也不是所有医生都有触网的机会。

某三甲医院副书记在谈及医生线上执业的话题时对健康界表示:「绝不允许医生上班时间在网上进行执业。吹着医院空调、坐着医院办公室、用着医院的网,去赚外快的行为会被坚决抵制。」

所以,医生能否线上执业,在很大程度上还要看是否有时间和精力。

而即使可以在线上进行推广,也难免会与新法的规定相撞。

新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医师未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类别、范围执业的。情节严重的,将会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张岩表示,强监管是好事,这可以「让那些本着收割粉丝的医生尽快出清」,还行业一个干净的环境。

此外,抖音、快手等平台也同时加强了医生线上执业的监管力度。

因此,医生在流量平台中只能录制一些科普类的内容,且对线上的话术用词相当谨慎,以避免被封号的风险。

「对于药物,线上只会说一些『药食同源』的品种,但也会很小心,一般不会轻易涉及。」张岩介绍,「对于医生线上的脚本,运营团队也在不断的优化中,各平台对于敏感词汇的监控很严,而且会高度保密,很难拿捏尺寸,目前也只能不断的试探。」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