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薛耀明:在糖尿病患者的“烂脚”下真功夫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39健康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5-24 10:52:23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走访社区宣教。 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门诊病人越来越多,而糖尿病时间长了,并发症问题浮出水面。薛耀明指出,部分病人只注意血糖的控制,对糖尿病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忽视了足部的保养。 殊不知,糖尿病时间长了,病人的脚特别容易发生末梢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皮外伤,若处理不当,足以迅速导致溃疡、感染和坏疽,从此糖尿病足患者的“脚”无处安放。 根据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发布的数据,全球每20秒即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失去一条腿,85%的糖尿病相关截肢继发生于足溃疡。 而在中国,糖尿病足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14%,老年人是糖尿病足的危险人群,多发生于糖尿病起病后10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8万人因糖尿病足截肢,沦为残疾人。 如何帮助病人保住“脚”挽回截肢的命运,成为压在薛耀明心头的又一件事。 在病人的烂脚下功夫,从0到1打造一流专科 对于一个严重的糖尿病足患者,外科大夫往往觉得尽快截肢(趾)防止继发感染是最好的选择。惊恐的病人哀求“不要,我不想截肢(趾)”,但临床上保肢(趾)很难实现,因为那个时候的内科大夫并不清楚怎么处理伤口、怎么控制伤口的进一步感染、怎么预防糖尿病足。加之,“脚不如手高贵”的传统观念作祟,糖尿病足的护理注定是一个又脏又累的活,人们普遍存在抗拒心理,这项诊疗在国内尚处于空白。 常见一些病人用土方法自治,由于粗厚的足底皮肤里头感染了也看不出来,越治脚越烂,破溃、流脓、坏死,暴露足底筋膜甚至骨骼,甚至伤口上面爬满了蛆虫,一股令人作呕的气味弥漫着整个空气,旁人掩鼻避之不及,只是病人没有感觉不知道疼,但内心自卑。
◎ 很多病人对糖尿病并发症认识不足,不晓得足部要保健。脚趾发黑时提示出现坏疽。 糖尿病足患者的触目惊心生存现状,极大刺激了薛耀明的医者悲悯之心,因此他想要帮助这些病人。 由于糖尿病足病因复杂,血糖控制不佳、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都是导致足病的重要因素,薛耀明率先在门诊推出糖尿病足筛查,让高危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 面对愈合缓慢及截肢(趾)风险较高的病人,他认真查找文献了解业内有关糖尿病足治疗的最新进展,通过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不断寻求和探索糖尿病足的最佳治疗方案。先后派出医护人员前往新加坡、美国进修学习糖尿病创面处理技术,还邀请了美国、德国的糖尿病足专家来到南方医院进行面对面交流。 “糖尿病足的治疗非常复杂,不只是血糖的控制,还涉及缺血、感染、溃疡、疼痛、康复等多个方面。如果想系统、准确地完成对整个病情评估及治疗,需要多个科室的通力合作。”薛耀明四处奔走邀约,与烧伤科、骨科、血管外科、中医科、整形科携手成立了广东省中西结合创面修复委员会,从此改变了内外科不重视糖尿病足的局面。 他牵头制订了糖尿病足规范化流程和方案,建立多学科合作的糖尿病及顽固创面治疗规范。“多学科合作可以促进糖尿病足的诊疗,这种模式能让病人最大获益。”他肯定说到。 截至目前,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糖尿病足病亚专科已经连续举办289期MDT,为千余名糖尿病足患者提供了多学科会诊服务,截肢率显著下降。 被热水烫伤脚的文伯,在当地没有及时规范治疗,发高烧出现败血症被送到南方医院,左脚感染严重不得不截肢。而右脚,薛耀明费尽心力医治,联合多学科,使用新技术、新型敷料,指导换药,行负压吸引,花了一个月终于帮文伯保住了脚。 应对糖尿病足,科学的防治管理可使45%-85%的患者免于截肢。面对不少病人治好后不注意保养,又发生足部溃烂,他强调将防控重心前移,做好三级预防,教会病人护理脚、正确泡脚……进行病人培训教育。并且,随着糖尿病知识普及,糖尿病教育模式应不断改革,他率先推行个性化教育,按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妊娠糖尿病等细分病种开展小班教学,将知识精准传递给病人,收效更佳。 经过三十年发展,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糖尿病足防治中心之一。在内分泌代谢科病房旁边的走廊,挂着满满锦旗,全是薛耀明及科室全体医务人员为病人多年付出的点滴呈现。 “想病人所想,医者父母心”,当看到基层医院糖尿病足病防治形势严峻,薛耀明发起成立了广东首个“糖尿病足病专科联盟”,统筹、整合、优化、合理配置区域内糖尿病足病相关资源,促进糖尿病足病的分级诊疗,为疑难危重症患者提供便捷就医途径。 ◎ 2017年9月9日,牵头成立广东省糖尿病足病专科联盟。 最近,高州63岁的张婆婆、湛江80高龄的黄伯,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南方医院糖尿病病足MDT团队的“一站式”专业诊疗,伤口愈合得很快,老人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病人满意,是薛耀明前进的动力。他说:“我热爱这份工作,每当看到因糖尿病而溃烂甚至可能截肢的脚恢复健康,让他们可以重新行走,就是我作为医生最自豪和快乐的时候。”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