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民营中医馆成基层中医药服务生力军 |
作者:记者 张昕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5-29 14:26:5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是什么样的疗效和服务让一所中医馆复诊率在80%以上?从业于北京国宗济世中医医院的青年中医师焦春风有话要说。 80多岁的罗阿姨来就诊时一身毛病,血压高、血糖高、脾胃不好,看过不少医生都不见好。焦春风深知老年病应抓主症,便从养护脾胃下手。中药调理2个多月后,罗阿姨感觉食欲、睡眠都好起来了,疗程结束她还“依依不舍”地说:“我还想来,再给我调理调理其他毛病吧!” 在基层,像罗阿姨这样慢性病缠身的老年人有着强烈的就医需求,他们靠西药控制了相关指标却依旧感觉不舒服,迫切寻求中医药的帮助。离家近、有医保、开药全、疗效佳……在老百姓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期待中,资本优势明显、灵活性强的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乘着政策的春风大展拳脚,筑牢了基层中医药网底,夯实了中医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重要补充:扎密基层中医药服务防护网 每周三、周日下午,北京市健宫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爱科都会在北京固生堂潘家园中医医院出诊。诊室前,家长们早早地带着孩子来到门口等待,固生堂专职的医生助理从中午就开始忙碌,登记整理患者们的病历情况,一切准备工作有序地进行着。 “我是亲戚推荐来的。”家住大兴的杨女士在这里给儿子诊治生长发育已经2个多月,相比去健宫医院,这里距离更近、排队时间更短,同样拥有社区医保资质。“我每周带孩子来调方,开的都是中药饮片,也有推拿、针灸的治疗,直接在隔壁就能做。”杨女士指向诊室旁边的操作室,谈起疗效,她表示孩子确实长高了一些,让她更有信心继续在这里治疗。 “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一直是老百姓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期待。据《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年,民营中医类医院诊疗量达4689.1万人次,较2020年增长率达14.8%,可见在基层,民营中医市场大有可为。2022年3月,《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发布,明确提出“支持企业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保证社会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这为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带来了一股春风。 被称为“中医连锁服务第一股”的固生堂在中医馆连锁化的道路上探索了13年,为患者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中医选择,为基层中医药服务“查漏补缺”。目前已在全国11个城市运营43家线下医疗机构,而线上中医诊疗平台更是覆盖全国343个城市,打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让一线城市三甲医院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和名医资源下沉到基层,累计就诊量超过840万人次。 如何把“查漏补缺”的角色做好?固生堂探究出与公立医院进行战略合作的医联体模式,“通过分级诊疗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多点执业盘活资源,提升医生的合规收入。”固生堂中医连锁管理集团董事长涂志亮表示,通过医联体合作,各医院专家在向医院报备准许后,利用休息时间在固生堂多点执业,提升专家的阳光收入和对医院的忠诚度。自2016年起,先后与广东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曙光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十余家三甲中医医院共建医联体或进行专科合作,已有8名国医大师和55名全国名中医组成的专家团队,主要解决公立三甲医院的首诊压力,做好分级诊疗,让专家、资源、技术下沉到基层,打通看病的“最后一公里”。 稳固阵地:让原汁原味的中医回归百姓身边 今年3月,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馆共同体年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王国强对中医馆的发展提出建议,他提出,要认真思考和把握中医馆在“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实、做强、做好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这段话点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核心:符合中医药特点,让老百姓体验到更纯粹的中医特色。 2022年秋天,“90后”青年中医师詹沐坪来到北京固生堂出诊,他生于哈尔滨的中医世家,幼承家学,对过敏、失眠、抑郁等常见疾病善用针药结合治疗。2015年他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在哈尔滨两家民营中医馆出诊,受制于检查诊断等环节的种种要求,他感到自己无法发挥原汁原味的中医特色医术。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医医院分科过细,并不利于中医特色的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承担康复理疗和抓药代煎功能,复诊患者居多;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更是缺乏中草药,多数只能提供中成药。 “让老百姓看到真正的中医是什么样的。”看过的病人越多,詹沐坪这样的想法就越强烈,随着北京地区患者增多,他选择来到固生堂。“从诊断到治疗,从望闻问切到治病五法,我想要做纯正传统中医。”詹沐坪根据患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方,从不用现成方子做简单加减,同样中成药如果能转化成饮片,就尽量开中药饮片,再配合针灸治疗,即使患者有不同症状也不必再去分科挂号,这样一来,他对每位患者的看诊时间平均在20分钟以上,忙起来经常顾不上吃饭,也正是因为对待患者的用心让他获得了近90%的复诊率。 中医药在基层的阵地如何巩固?国医大师王庆国认为,在基层医疗空间中能有一处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地方,便是对患者最好的服务。“中医馆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是医疗服务网络的一补充,具有灵活性高、市场化手段丰富的特点。”他说。 周三下午,在北京国宗济世中医医院的三楼,等待王庆国出诊的患者早早排起了队。这家中医特色民营医院于2022年被固生堂集团收购,在集团化、连锁化经营下更好地满足着周边老年人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的需求。 打开固生堂的挂号平台,患者要选择医生而不是科室,界面上回诊率、好评率、口碑数公开透明。“大夫认真负责,医术精湛效好,医助工作态度好”“医术高超,药不贵”“充分听取患者情况,对症下药,耐心细致”……一句句患者评价的背后是固生堂践行为患者提供“良心医、放心药”的理念。“不管是用药还是复诊,病人提的问题我都会在群里回答。”焦春风展示着手机里六七个患者咨询群,作为固生堂的自有医师,他很欣慰自己能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他们少跑路、少挂号,全方面地治疗和调理。“来看中医的人是奔着医生来的,不是为了单独的病。”王庆国感慨,将“看病”回归到“看医生”,从而实现对患者整体论治是中医治病的“本”。 培养人才:助力基层中医师修好内功 2014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委发布《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允许临床、口腔和中医类别医师多点执业。乘着政策的东风,第二年,固生堂从广州起步,正式探索与公立中医医院开展医联体合作,把优质的中医专家资源向基层门诊引流,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的队伍不断扩大。 “更多城市的入驻需要更多的专家资源。”固生堂北京区域副总经理臧晓斌坦言,名老中医自带“流量”,源源不断地补充专家资源是必然的,但是医馆在全国连锁铺开也需要留住自有青年中医,在基层中医师人才培养方面修炼好内功。 一方面,利用好专家资源,打造名医传承工作室,青年医生在基层门诊担任全职医生后,与名老中医建立“师带徒”关系,3年跟诊出师,5年持续以名医团队出诊,既为专家提供8年的团队持续收益,也培养了基层医生中医思维和医疗水平。“通过名医传承工作室的建设,固生堂目前已经搭建起‘学术带头人(国医大师、全国和省市名中医)—骨干医生(全职、社区医生)—青年医生(硕博毕业生)’三个梯队的人才培养体系。”涂志亮强调。 另一方面,为青年中医师提供发挥医术的平台,共享签约医联体单位的资源,学习交流最新科研项目。詹沐坪进驻固生堂之初,固生堂便承诺支持他将祖传医术申遗;还积极为他筹划工作室,组建中医专业团队;支持他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药专利作为院内制剂使用,这既是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让确有疗效的名医名方传承下去。对青年医生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民营中医馆的发展打开长期增量空间,也为“打造一批名医团队运营的精品中医机构”打开思路。 “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积极投入到基层医疗服务队伍当中去,有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的中医馆带动行业良性发展,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以及能力提升提供助力。”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表示,有实力的社会办中医诊所和门诊突出特色和品牌,跨省连锁经营、规模发展,打造一流就医环境,提供一流中医药服务,正是中医馆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