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拟于8月24日将核污染水排海,会有什么危害?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8-23 16:57:5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核废水是怎么产生的?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型能源,其使用可以降低全球温室气体的产生,全球各国为了共同抑制温室效应,也在努力进行清洁型能源转型。核能的使用很广泛,其中核电已成为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低碳电力。全球十大核能发电国家分别是:美国、法国、中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乌克兰、英国、瑞典。

 
压水堆简化示意图(图片来源:iStock.com/jack0m)

压水堆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在运核电反应堆。通过使用中子轰击浓缩铀的燃料棒发生核裂变链式反应,而产生热能,进而加热水,产生的水蒸气带动发电机,从而转化为电能。

尽管核能的运用给人类带来了更多方便,但同时产生的核废水的处理问题,也成了全世界的难题。核废水中有氪-85(半衰期为10.76年)、氙-133(半衰期为5.25天)、锶-90(半衰期29年)碘-131(半衰期为8.02天)、铯-134(半衰期为2.06年)、铯-137(半衰期为30.17年)等放射性元素,处理核废水的根本是保证含有的放射性元素衰变,降低辐射危害,而后才能在国际组织监督下进行处理。目前核废水的处理方法有多种,如通过火箭装载发射太空、注入地层、排放入海,但实际上这些手段只是饮鸩止渴,转移核辐射危害,故大多选择将核废水存储在特殊材料制成的贮存罐中,等待未来科学攻破此难题再予以解决。

核废水对环境和生物有哪些危害?

虽然海洋的庞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稀释核废水中的放射性元素,但若直接排入海洋中,一是放射性元素会在海洋生物中不断积蓄,人类打捞食用海洋生物,也同样会在人体内不断积蓄,对人体产生危害。二是会污染饮用水,进而污染土壤及陆地动植物。一旦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对环境和生物带来巨大危害。受海洋洋流影响,若将核废水排入太平洋,预计140天后,核污染将影响我国东海及南海领域,1年,核污染将覆盖整个北太平洋,2年内会对我国大部分沿海区域产生影响。

 
核泄漏后各因素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图片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

全世界曾发生两起安全等级为七级的严重事件,一个是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另一个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在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科研专家相继在饮用水、鱼类、牛奶、非食用商品中检测到放射性元素,可见影响范围之广。日本甚至在事故发生后限制一段时期的禁渔令,十年前的事故是天灾,何以十年后的今天又要酿一场更大的人祸呢?

核辐射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1)急性放射病(ARS)

据统计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中有134名急救灾人员确诊为急性放射病(ARS),其中还有病例伴随广泛的β射线引起的皮肤烧伤和脓毒血症。

(2)肿瘤

受核辐射影响肿瘤发生率及死亡率升高。

(3)甲状腺癌

碘-131是两起事故早期最突出的放射性核素,主要通过污染的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通过血液系统在甲状腺聚集,参与正常代谢,大剂量放射性碘在甲状腺的累积诱发甲状腺癌发生。其中儿童是最易感人群,两起严重核泄漏事件中,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均明显升高

(4)致畸变

虽然没有数据表明辐射后是否会对生殖功能产生影响,但对新生儿确有致畸形的强烈影响。

(5)骨癌、白血病及循环系统疾病

放射性元素铯-137可在骨骼中沉积,且其可存在29年之久,最终诱发骨骼及周围组织癌症、白血病及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儿童及急救灾人员受到低剂量辐射照射,也会诱发白内障发生。

处理后的核废水,是否安全,能否真可达到饮用级别呢?

目前来讲并没有大批量处理核废水到安全级别的成熟技术,且据东京电力公司自己的评估,超过70%的储罐还需要进行二次处理,方能降低放射性元素浓度,达到法律规定的排放标准。再者即便是可以降低放射性元素浓度,但大量排放之下,放射性元素在海洋动植物体内逐渐蓄积,终究会在未来某一天爆发。且这会是最后一次排放吗?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大自然终会全加在人类自己身上。14日,外交部连发3问斥责日本将核废水排海:海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太平洋也不是日本的下水道,日本个别官员称这些水喝了也没事,那请他喝了再说。说出了人们的心声。

参考文献:

[1] 国际原子能机构.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总干事的报告[E/OL]. https://www-pub.iaea.org/MTCD/Publications/PDF/SupplementaryMaterials/P1710/Languages/Chinese.pdf.

[2] 黄越承,周平坤. 切尔诺贝利事故对健康、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6,26(3):309-312.

[3] Hatch M., Cardis E.. Somatic health effects of Chernobyl: 30 years on. Eur J Epidemio,. 2017,32(12):1047-1054.

[4] 陈肖华,毛秉智. 日本东海村核转化工厂临界事故及应急医学处理[J].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03,27(1):28-30.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