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她,是唯一!
作者:张达坤 杨…  文章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3-19 15:15:04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3月5日,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公布,她是广东卫健系统唯一一位获得“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


在接受南方+采访时,林丽珠表示,要将身上的荣誉转化为肩上责任与脚下行动,学雷锋要有钉钉子精神,要咬住青山不放松努力,找寻中医药在防治肺结节上的突破,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口号,医生要全面系统掌握中西医两套治疗方法,知己知彼,才能让患者活得更长、更好。”

精打细算:为病人省钱省时间

在中医药肿瘤领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林丽珠。

病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找林丽珠面诊,只为了延续生的希望。他们之中,或是希望借助中药减轻副反应的,或是在术后寻求抗复发转移帮助的,或是不愿意或不能做西医治疗的患者。

回应他们的诉求,林丽珠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从不依赖理化检查数据,必须号脉问诊,才能精确判断病人能接受何种治疗。作为一名中医生,她有一些行之有效的中医药处方,“七八十个病人,可能就一两个病人开西药,有时候一个都没有。”林丽珠清楚,在疾病的某个阶段,或者是某种疾病,一定只能用中医药解决。如果病情复杂的,她就会劝说病人入院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不争中西,从患者出发,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这是林丽珠从医37年的底气与自信。

每一次看病时,林丽珠总是精打细算,想办法为患者节约费用。这是因为她知道,中晚期肿瘤病人不仅饱受心理压力,还承担着经济压力。

吴伯75岁那年被告知得了舌癌,入院后坚决不同意手术,怕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林丽珠得知后,重新翻阅了大量的高龄患者病历,反复分析老人的发病历程,坚定地对老人说“我们一起试试看”,还为他制定了经济投入相对低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辅以中医药方案,费用降低了一半。

小刘来自农村,刚生完孩子就查出患癌,虽然经过精心治疗保住了性命,但囊中羞涩的她总是愁眉苦脸。为了安抚患者的情绪,林丽珠发动科室募捐,前后筹得5000多元。拿着这笔“启动资金”,小刘回家乡开了一个蛋糕店,日子过得有盼头。现在小刘把出院日当成自己的重生日,每年这个时候都会给科室寄来亲手做的点心,以表救命之恩。

凌晨1时还在工作,第二天8时未到就出现在病区查房,白天忙临床,晚上攻教研……61岁的林丽珠就像一台“永动机”持续运转,根本停不下来,但心里所想无非是为患者减轻病痛,给更多人带来健康,这也是林丽珠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传承不辍: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对每一个门诊“新手”,林丽珠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带教。

一天,学生沈阳接待完初诊患者,刚把写好的病历递到林丽珠面前,就被发现了问题。林丽珠没有生气,而是耐心指出病历中的错漏——没有把肿瘤分期病理写清楚。她还将分期方法等基础知识讲述了一遍,直到学生掌握。

林丽珠毫不保留地把学识传授给每一位学生。小乔已硕士毕业,但在同事们的眼里,像个“小白”啥都不懂。可林丽珠发现小乔思路敏捷、踏实肯干,不断地给她“开小灶”,还把早年自己的学习笔记给小乔参考学习,只见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临床雷区、急救知识、学习心得等。在老师的打磨和雕塑下,小乔从一名“小白”蝶变成能独立管床的医生,还出版了专著。

“严师”林丽珠有温柔的一面。她的学生都戏称老师有一个“加油站”,原来“加油站”是置放在林教授诊室的柜子,里面为学生准备了牛奶等食品,唯恐他们加班会饿着。

她也是学生的心理“加油站”。学生小付曾连续考博失败,本已心灰意冷,几乎想要放弃。但她主动关心和鼓励学生,多次坐下来为学生辅导,一起讨论学术问题。2023年,小付终于通过了全日制博士考试

作为肿瘤界的大咖,林丽珠主持肿瘤中医药研究课题近40项,参与新药研发近80项、制定中医肿瘤学行业标准并在全国推广应用,首创中医肿瘤领域患者生存质量评价体系,赢得了国内外许多肿瘤学家的点赞。
学雷锋,就是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年来,林丽珠难以拒绝给病人们加号,推迟下班更是常事。为了不透支老师的身体,学生经常“擅作主张”挡下加号。林丽珠知道后却说:“虽说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但起码比很多病人身体要好,所以不忍心拒绝他们的求医愿望。”

因为这就是林丽珠的信念——当医生应该要像蜡烛一样,不计较个人的辛苦和牺牲,给他人带来健康和希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