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医儿科“小药方”能治大病受家长热捧
作者:见习记者…  文章来源:大河健康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7 10:52:18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B揉揉肚子洗洗澡中医看病有绝招

  “小方治大病是我们中医儿科最得意的地方,在科室随便找一个大夫,他那儿就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医院院长、儿科学科带头人丁樱教授说,过去人们常说“中医治慢病,西医治急病”,事实上这是个认识误区。“去年我们整个医院年门诊量达到98万人次,儿科门诊量就有20万人次。就诊患者以发烧、咳嗽等常见病为主,约占儿科门诊量的70%。这些病难道不急吗?它们当然属于老百姓常说的‘急病’范畴,事实上我们用中药完全能很好地治。”丁教授说,跟西医儿科相比,中医儿科还有很多“独门武器”。

  中药散剂:跟其他医院的处方笺相比,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医生笔下常常蹦出各种中药散剂的名称。丁樱教授笑称:“中药散剂是我们儿科医生治病的最佳武器。”在之前4代老中医积累的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科室自主研发了五六十个散剂药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中药散剂的特点可用四个字概括:“简便廉效”。“简”即简单,“便”即方便服用,“廉”即价格力求最低,“效”即药效好。

  “中医强调整体治疗,以小孩发烧为例,降体温的同时,中医还会考虑消积健脾,因为小孩的脾胃功能都不尽完善。而中药散剂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了,他们医院的散剂是四五代老中医的经验总结,它一方面具有草药的灵活性,可以辨证应用,自由搭配;另一方面,它还兼有中成药的方便性和效果的凝练性。”翟文生教授说,对儿科医生而言,“散剂在手,辨证准确,治病不愁”丝毫不夸张。

  内病外治:某种程度上,黄 的诊室堪称儿科外治中心的缩影。以灌肠为例,药物直接经肛门滴注到直肠内,不经过胃和小肠,减轻了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也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最为重要的是,孩子不用吃药,不用注射针剂,而是通过贴敷、推拿、灸法这些“不痛不痒”的方法轻松治病,他们自然乐意接受。

  药浴:患者看完病后要去药浴室洗个澡,这种做法在河南省中医院的药浴室每天都在上演。侯江红说,以小儿高烧为例,很多人会用退烧药,但一天服用多少退烧药都有剂量限制,不可能一直无限制地吃;同时,中医讲“汗出热解”,有些患儿吃完退烧药后根本不出汗,通过药浴,即在水中加入中草药,让孩子沐浴、熏蒸,一方面能加速出汗,另一方面也能延长退烧药的作用时间,一举两得。

  C行医德为先 为孩子看病“凭良心”

  采访时,每位大夫谈起自己“小方治大病”的故事时都是眉飞色舞。“时下‘大处方’随处可见,作为儿科大夫,为何可以坚持为患者开小处方?”他们异口同声表示:“儿科医生要凭良心做事。”

  “儿科大夫压力很大。”翟文生说,虽然每次门诊只限号50名,但仍有一些外地患者、老病号需要加号,所以坐一次门诊往往要看七八十名患者。“找我看病的患者多患有肾病、紫癜等疑难杂症,抱很大希望来,有些人没挂到号,家长抱着孩子一块儿哭。”为了不让病人失望而归,他总是早早到诊室,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能多看一个病人就多看一个。

  “现在真的是很害怕坐门诊。”谈到这些,马丙祥说得更形象:在坐诊前一天就得做好一切准备“攒好劲”,早点睡觉,起床后,早饭“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坐诊时“如果不是憋得特别厉害,绝对不上厕所”。坐诊结束往往累得腰酸背疼,腿发软。“知道患者挂号不容易,所以宁愿辛苦一点,晚吃一会儿饭,晚下一会儿班,也要把所有患者看完。”马丙祥说。

  尽管门诊量大,但在这些中医儿科专家的笔下,只需花费几块钱、十几块钱的处方笺随处可见。“用药精髓在于用对地方,很多医生因为经验、利益等原因,给孩子开药时把抗细菌的、抗病毒的统统用上,全面撒网、重点捕鱼,说不定就能撞到病灶了。但他们根本没有考虑,面前的患者仅仅是个孩子,发育还未完全,大剂量用药肯定百害无益。”侯江红说,要想做到小处方治病,需要医生对疾病有良好的把握能力,同时,作为儿科医生,每次下笔开方“都是对良心的一次考验”。

  “来我门诊看病的病人以常见病为主,他们中间90%没有化验单,90%不用抗生素”。黄 说,之前有位家长带孩子去北京,结果孩子在那里出现咳嗽、发烧,当地大夫建议输液,仔细考虑后,他毅然带孩子连夜坐飞机赶回来看病。“对我来说,病人对我的信任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除了倾尽所能为他们看病外,我会尽量节省他们的开支,能不化验就不化验,能用便宜药的,坚决拒绝贵药。”黄说,很多时候,家长怀里揣的是孩子的救命钱,“我坚决不挣昧良心钱。”

  D当下“大处方”泛滥 患者也得检讨

  “大处方泛滥、以药养医等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究其根本原因,除了某些医生对疾病的把控能力不强、医德沦丧外,患者也要负很多责任。”谈起“大处方”问题,侯江红出语惊人。

  “为纠正这股不正之风,很多部门都在努力。但门诊上经常发现一些怪现象。

  现象一:少开药倒被患者质疑“我接诊过一个不到1岁的孩子,当时他因为发烧被家长急匆匆地抱来,经过仔细检查,我判断他可能是幼儿急疹,它属于病毒感染,发热是自限性的,一般情况下,3天后孩子疹子出来,就能退烧了。所以,我当时开了几块钱的中成药,建议回家后物理降温。家长一听就不乐意了,非说孩子烧这么厉害,必须输液。后来见我没有同意,他二话不说,抱着孩子就走了。几天后,孩子家长再次找到我,很歉意地说,到小诊所为孩子输3天液后,孩子体温确实降低了,但同时发现孩子身上出有疹子,果然是幼儿急疹。”谈起这些经历,马丙祥说,很多家长爱子心切,错误地认为“输液见效快”、“贵药疗效好”,有时医生明明开了便宜药方,却不得不在家长的“指挥”下更换成贵药。而这也是“大处方”泛滥的原因之一。

  现象二:不用抗生素不是好医生?

  侯江红说:“一个12岁的男孩来看病时,已反复咳嗽8年了,几乎用遍了所有抗生素。因为某家医院怀疑他咳嗽变异哮喘,他又连续吃了几个月抗哮喘药。我诊断后认为他是因内热外寒引起的咳嗽,加上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自身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随即给他开了两个方子,咳嗽时用咳嗽方止咳,即苏叶10克、桔梗10克、黄芩10克、姜半夏8克、蜜百部8克、白前10克、炙杷叶10克、生甘草6克,不咳时就用消食方调节免疫力,减少之后复发次数。药都是很便宜的药,但方子开好后,他们试探地问我,要不就再试试进口的抗生素?我狠狠批评了他们的这种抗生素情结。之后,他们用我提供的方法治了几个月,孩子的咳嗽顺利止住了。”

  “门诊上小儿低烧的情况非常多,大部分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是病毒感染,抗生素仅仅能杀死细菌,对病毒无效。但在很多不懂医学的家长看来,不用抗生素的医生就不是好医生,只有用贵药、用进口药才能显示医生的医术高明。”侯江红说。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