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一组“黑色数据”的背后:透视中国职业病现状
作者:姬 薇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25 10:28:52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近八成职业病是尘肺病

    《情况》披露:2009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14495例,死亡病例748例。在14495例尘肺病新病例中,煤工尘肺和矽肺占91.89%。目前尘肺病仍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占2009年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9.96%;尘肺病发病工龄缩短,群发性尘肺病时有发生;中、小型企业尘肺病发病形势严峻,超过半数的尘肺病分布在中小型企业。

    尘肺病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长期吸入粉尘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这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在北宋年代就有“石末伤肺”的记载。随着现代矿山、煤炭的开采、石材的采集加工、铸造、石棉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工人接触粉尘的机会越来越多,尘肺病已经成为损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主要职业病之一。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尘肺病变形成后,肺内残留的粉尘还继续与肺泡巨噬细胞起作用,这是尘肺病人虽然脱离粉尘作业但病变仍然继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尘肺病属于慢性进行性,没有医疗终结的职业病。

    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就拿阜新来说,在这个老工业基地中,尘肺病如今是阜新市最严重的职业病。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确诊尘肺病例2577 例,其中煤工尘肺2252 例、矽肺86 例、焊工76 例、其他尘肺56 例,死亡593 例,现患1982 例。煤工尘肺占全市尘肺病发病总量的87.5%,尘肺病占全市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90.61%.

    南京市金山医院是南京惟一的职业病防治医院。在这里,123张病床上,躺着110个尘肺病人。副院长宋海燕说,尘肺的恐怖在于它的不可逆性,即患上了就无法根治,只能通过治疗尽量不让病情加重。

    在海南省,职业病较高的也是尘肺病,尘肺病患者达355人。2007至2009年,海南省矽肺病新增患者104人。这些矽肺病的新患病例工种主要是采矿工、凿岩工、选矿工,工龄最短的为1年6个月。

    湖北省咸宁市有个县盛产石英石,全县石英砂厂28家,都是私营或个体企业,工人多在10名左右,生产方式简陋,作业现场粉尘浓度高,加工车间基本没有防尘设施。一家企业12名工人在一次体检中全部诊断为尘肺病,其中11人为Ⅱ期以上尘肺病,一名33岁工人初次诊断就为Ⅲ期病人,其生命已经走到尽头。

    事实证明,尘肺病仍是损害劳动者健康的头号职业病。

     农民工成为受职业病危害的高危人群

    《情况》提到:2009年,在卫生部和有关部门督办、指导下,有关地方调查处理了安徽省凤阳县农民工患尘肺病事件、河南省农民工张海超尘肺病事件等多起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

    仅从这两起被提及的典型事件中,我们就不难发现,农民工如今已成为受职业病危害的高危人群。还是让我们回顾一下曾引起社会广为关注的这两起农民工患病事件吧:

    前两年,云南昭通市水富县向家坝镇相继有数十名从安徽省凤阳县砂石厂打工返乡的农民工,共同患上了一种“怪病”,1 2名青壮年男子相继死亡。卫生部对事件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农民工死于矽肺。事发后,当地政府为400多位曾在安徽石英砂厂打过工的农民工进行了体检。结果发现,有30多人得了尘肺病。卫生部的结论是,这是一起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导致的职业病事件。

    自打2004年6月,农民工张海超到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上班后,他先后从事过杂工、破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种。工作3年多后,他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尘肺,但企业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郑州职业病防治所却为其作出了“肺结核”的诊断。为寻求真相,这位28岁的年轻人只好跑到郑大一附院,不顾医生劝阻,铁心“开胸验肺”,以此举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此外,国有煤矿农民工尘肺病发病状况调查表明,接受健康检查的农民工患病率高达4.74%,最短患病工龄只有1.5年,平均6.69年,与正式职工发病最短工龄25年、发病率0.89%的数字相比,农民工职业病具有发病工龄短、患病率高的特点,其职业病以尘肺病为主。

    农民工大多在企业中从事一些苦、重、脏、险的工作。这些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技术落后、工艺简单,缺乏必要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一些企业没有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进行尘毒监测,没有告知农民工职业危害因素和后果,没有组织过体检,没有配备职业病防护用品,所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职业病患病几率,侵害了农民工的安全健康合法权益。

    职业病本身具有的“潜伏期长”、“发病滞后”等特点和农民工流动性大、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等因素,致使很多农民工职业病患者往往在调整务工单位或返乡之后才发现明显症状,给职业病的工伤认定、补偿和早期治疗带来很大难度,使很多患病农民工身体饱受病痛折磨,整个家庭也为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关注农民工身体健康,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人大代表建言修改《职业病防治法》

    《情况》公布:2009年共检查用人单位125231家,检查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10704项,依法查处用人单位10481家。其中,给予警告处罚 9701家,给予罚款处罚871家、罚款金额1275.9万元,责令停业34家,提请关闭122家。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健康服务权、危害知情权、危害防护权、拒绝危害作业权、危害控告权、女工特殊保护权和接受健康教育权。

    企业作为职业病防治的第一责任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哪家企业出现问题,哪家企业必须承担责任。

    2009年6月,佛山市禅城区一家瓷砖腰线生产厂有1名女工月经来后流血不止,经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一种骨髓造血组织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导致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病征,严重者可危及性命。之后,陆续又有6名女工被检查出患有此病。经省、市职防部门鉴定,此为长期吸入高浓度的苯所引起的职业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7名患病工人治疗费用以及生活费用由老板买单。

    原来,这家工厂使用的有机溶剂原料苯含量最高达98%。大大高出4%的国家标准。工人却在没有防护设施保护下,只戴了双棉纱手套就直接接触生产原料,由此导致悲剧发生。

    “这起事件掏空了我几年积累的利润”,老板杨师南说。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赔付了60多万元,但这一切远没有结束。目前,这7名工人正接受劳动部门的工伤评残。根据评残结果,杨师南或许还得支付一笔数目更大的资金用以保障患者以后的生活。

    《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于2001年,对职工权益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过9年的实践,也暴露了存在的缺陷。

    “职业病防治涉及广大群众的职业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但实施过程中并不十分顺畅。”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表示,目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是职业病诊断的必备要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更是直接要求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提供职业史、既往史等多份材料。“且不说职工本人是否真能提供完整无缺的认定资料,就是能提供,不合理性也十分明显,有的用人单位在对待职工职业病认定的问题上梗阻多于配合,无疑会给职工认定职业病设置人为障碍。”赵林中说。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大理州卫生局副局长王瑛呼吁,“及时修改职业病防治法,细化职业病防治措施,解决患者认定难问题,并建立与职业危害有关的职业病赔偿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认为,职业病防治法问题比较多,仅仅修改个别条款还不够,应从立法的定位、监管的体制、职业病的预防及诊断和救治、法律责任等多方面进行完善。

    但愿“开胸验肺”的悲剧不再重演。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