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珠三角未成年人滥用止咳水调查:利益链日趋隐蔽 |
作者:记者 郑天…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7 19:14:42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近年来,学生群体逐渐成为滥用成瘾性止咳水的高危人群。“6·26”国际禁毒日到来前,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连查处三家违法销售成瘾性药品的药店,搜出各种含磷酸可待因止咳水近2000支。在严厉打击的情况下,为何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瘾性止咳水仍然屡禁不止记者在珠三角地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追踪。
17岁学生滥用止咳水成瘾难圆大学梦 记者在广州市白云区自愿戒毒中心采访到雷州市某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小林。躺在病床上的小林头发蓬乱,目光恍惚。本来,他应该像其他同学一样,参加高考,开始美好的大学生活。但如今,小林只能留在病床上,饱受“毒瘾”折磨。 读高一时,小林在网吧里结识了几名社会青年。他看到这些社会青年一边玩游戏,一边喝着一种用止咳水和可乐兑成的“特殊饮料”,喝过之后精神十分亢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小林也品尝了这种饮料。他告诉记者:“喝过之后感觉很爽,人一下子变得有精神了。”于是,止咳水开始被他当作一种时髦的“饮料”。 起初,小林没有意识到喝止咳水会令人上瘾。朋友都说:“止咳水是药,不是毒品,不会对身体有害。”但这样过量饮用半个月后,小林突然发现自己对止咳水产生了依赖,根本没办法戒断。小林的主治医师吴海强说:“长期滥用止咳水会严重损害神经系统,导致患者的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其后果跟吸毒没有多大差别。” 喝止咳水成瘾后,小林的情绪变得异常暴躁,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小林说,晚上经常睡不着,一听到外面的声音就会产生幻觉——“像是有人在面前一下下敲东西。”让他感到心绪烦躁。 珠三角未成年人滥用止咳水呈上升趋势 像小林一样,许多青少年并不知道,看似普通的止咳水过量服用后能变成“新型毒品”。卫生部颁布的《麻醉药品生产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某些止咳水中含有的磷酸可待因成分属于麻醉药品,与同属管制药品的盐酸麻黄碱、咖啡因(可乐中的成分)等一起服用,可以令中枢神经系统短期兴奋,产生类似摇头丸的作用,如果长期服用也会成瘾。 在珠三角地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因滥用止咳水误入歧途,身心健康备受毒瘾摧残。根据珠三角最大的一家自愿戒毒机构——广州市白云区自愿戒毒中心统计,2007年喝止咳水成瘾来院治疗的青少年为105人,占戒毒人员总数的4.4%;2008年增加到152人,占6.1%;2009年上升到202人,占8.6%。 广州市白云区自愿戒毒中心院长张希范说,滥用止咳水人群中95%是25岁以下的青少年,最小的患者年仅12岁,主要来自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珠三角城市。 在一些学校,滥用止咳水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有的高年级学生甚至从滥用止咳水发展到吸食K粉的地步。 东莞市光明中学高三学生小邓告诉记者,在他所在的学校,喝过的止咳水瓶常常堆弃在学生宿舍的露台之上。另一名高三年级学生小吴说,读高一时寝室8名同学里有3名滥用止咳水,其中2名觉得喝止咳水不如直接吸食K粉过瘾,从此走上涉毒道路。 专家认为,学生群体自我约束力欠缺,一旦滥用止咳水成瘾便很难戒掉,最终容易上升为吸毒。一名滥用止咳水的初中女生表示,自己很想把止咳水戒断,但停服后总会出现心悸、冒冷汗、心绞痛、身体虚弱等现象,很难坚持下去。 封堵源头斩断止咳水贩卖利益链条 喝止咳水成瘾的学生,私下里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邦友”。虽然这些止咳水等都属于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购买,按量服用,但在一些学校附近的药店、便利店,“邦友”可以轻而易举地买到。 记者在东莞市光明中学附近的一家名为“仁明”的药店发现,违禁药品被藏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当记者要求购买止咳水时,药店推说“已经不卖此药”。光明中学高三学生小邓告诉记者,药店只卖学生和熟客。 受记者委托,小邓走进药店,不费吹灰之力就买到了一瓶止咳水,售价34元,比原价高出3倍。药店老板还对他说,要多少瓶都“有货”。据小邓介绍,学校附近的超市还可以整箱卖,并负责送货,前提必须是熟客。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这一隐蔽的销售渠道也加入到止咳水贩卖的利益链条。在许多网络论坛或是QQ群会出现卖主信息:“加某QQ号或拨打某手机号,购买××止咳露”,同时,买方也会在网上留下“长期求购××止咳露”等信息。 据张希范介绍,青少年滥用止咳水现象屡禁不止,主要是因为止咳水形成的利益链条难以斩断。两年前一瓶120ml的××止咳露售价仅为12元,但在短短的时间内,“黑心”药店的销售价格已连翻三倍,厂商、经销商从中谋取的暴利可想而知。 为彻底斩断日趋隐蔽的止咳水利益链条,专家建议,有关部门须加强药品监管力度,封堵止咳水泛滥渠道:一是药品供应商应从源头环节做起,严格控制违禁药品的销售渠道;二是药监部门要加大力度协同有关部门清查药店,发挥市场监管作用,一旦发现违规情况必须重罚,吊销营业执照;三是学校、社会必须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学生和家长了解滥用止咳水的危害,从而远离这一新型毒品。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