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网络靶标阐释中药方剂作用机理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大公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5 16:00:1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李梢教授课题组提出“网络靶标”新方法,此法可阐释中药方剂的作用机理,有望为理解中药方剂的科学内涵、开展自主创新药物研究提供新途径。 这是李梢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疾病生物分子网络的系统建模与调控机理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基于网络的药理组与基因组关联的药物靶标识别”已经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发表。10月6日,英国《自然》杂志社的《自然.中国》(Nature China)将该成果作为“最新研究亮点”进行了报道。
利用这种新思路,课题组开展了系列研究。他们通过建立药物网络和生物网络的关联,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预测药物靶标,给出了726种药物的靶标谱,并利用靶标谱的聚类特征,发现了药物的新用途或副作用。该方法适用于已知结构的中药成分。 诠释六味地黄丸多用途 为理解病证复杂生物系统,指导药物干预,课题组还从分子、通路、生物过程、表型等多个层次开展了病证生物网络及“网络靶标”的研究,并对构建的病证生物网络进行临床验证。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寒、热中药方剂“同病异治”的网络调控机理进行了阐释,还找到了六味地黄丸调节多种肿瘤、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紊乱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网络模块,为诠释六味地黄丸“异病同治”作用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今年,上述研究成果在英国《分子生物系统》、和《BMC系统生物学》等国际杂志发表SCI论文6篇,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