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鼓励社会资本办医院 宿迁敢为中国医改开药方? |
作者:李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26 23:56:41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除非我们走错路了,或者效果不好,改革才会调整方向。”宿迁市卫生局副局长程崇高对记者说。12月初的苏北,阳光把这间办公室照得亮亮堂堂。 不久前的11月底,鼓励社会资本办医院的“国办58号文”正给宿迁带来新的闯路动力。 但宿迁最好的民营医院之一、钟吾医院院长韩炳智却有些焦躁。基本药物制度将在2012年底全面推行,政府将如何补偿民营医院? “只有一年时间了。”他说,如果撑下去太累,有可能把医院转为营利性,走另外一条路。 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告诉本报记者,宿迁11月底拿到了江苏省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医疗卫生改革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接下来要做的是配套完善提高。 十年曲折,起步另类的宿迁医改却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与其它地方改革的共性。比如,在“政府主导”的基调下,宿迁开始探索如何把公共财政的钱投到民营医院中;而民营医院一直为人所诟病的“过度医疗”,也越来越多地见诸对公立医院的抱怨。 “卖光”的激荡岁月 2002年创办钟吾医院之前,韩炳智是当地实力最强的公立医院宿迁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主任。但彼时,他和另外7名同事毅然辞职,最直接原因是“工资和一个电工差不多”。 宿迁医改的起点的确离不开一个“穷”字。1996年,江苏全省最贫困的4个县组建为地级市宿迁,市区最好的医院只是二级乙等;乡镇卫生院很多建在危房里,夏天的一个常规工作是找瓦工来补漏。“院长们一开会就诉苦,卫技人员都想方设法往县城或苏南调。”程崇高说。 与此同时,医生开始有了灰色收入,“过度检查”也露出苗头。韩炳智看不惯,想自己办一家好医院。 这印证了程崇高的观点:“穷”不是宿迁医改惟一的逻辑。2000年前后,体制的弊端已在不同层级的公立医疗机构中显现出来。1998年起调到宿迁卫生系统任职的程崇高告诉记者,当时有不少乡镇卫生院不仅得不到投入,还经常要为政府“消化”招待费,一年好几万元。 韩炳智告诉记者,创业的第一年,他没有星期天,大年三十都和同事在医院值班,年初一休息了一下午,晚上又去上班了,这在当时的公立医院时是难以想象的。 尽管穷,拥有事业单位编制的乡镇卫生院还是成为安排人员的好去处。宿迁下辖的沭阳县中医院董事长兼院长陆启兵说,2000年该院开始改制时,年业务收入只有1100万元,却养着320多名职工,其中大部分是“吃闲饭的”,专业的医护人员却进不来。 宿迁市中医院康复科主任、从业24年的王岩回忆,在沭阳县最先试点后,改制成为大势所趋,医疗骨干们都被动员参股,个人并没有多少选择。 医院拍卖的价格也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一倍溢价。这在改革前期一度催生了乡镇卫生院的易手风潮。当地医疗系统的人士透露,有些买家竞相去银行贷款,其中一部分长期拖欠成为坏账。 近两年来,江西抚州、上海、浙江余杭等地纷纷出现政府回购民营医院的案例,但当初“卖”得最彻底的宿迁似乎不为所动。 其实,不同于外界所说“全卖光”,宿迁在坚持“医卫分离”的基础上,改制采取了拍卖、股份合作和兼并托管三种形式。以沭阳县为例,全县38个乡镇卫生院中,拍卖23家,协议转让13家,兼并托管2家。拍卖成为改制的首选和主导方式。 2000年,卫生部有一个卫生服务调查,发现宿迁地区82%的群众患病不就医, 小病在村卫生室抓点药,严重了就去县城乃至周边的大城市。正因如此,两头不靠的乡镇卫生院成为宿迁医疗改革的起点。 公与私 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在哪里?韩炳智说,除了管理上降低成本,很大一块利润是靠药品。 当地公认的数据是,民营医院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在50%上下,药品利润率则更为可观。宿迁市一直没有推行药品集中采购,各家医院都有自己的进药渠道。 由于进价低廉,能做到同类药品的售价比公立医院低,但药品的综合加成率高,远远超过国家为公立医院规定的15%。 “但这笔收入是公开的,全部被提到医院的账面上,不像公立医院多流入个人腰包。”沭阳县中医院院长陆启兵说,得益于整套相对透明高效的机制,本地民营医院发展迅速:沭阳县中医院卖了800万,改制第一年业务收入就从1100万增加到2300万;钟吾医院的床位年年扩张,创办5年资产就做到了四五千万。 据了解,除了少数医院经营不善被迫转业老年护理,宿迁的民营医院大都很红火,小诊所也相当热。依旧是人口500万左右、相对封闭的地级市,医疗行业的发展何以如此迅速?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