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攻克M3白血病院士王振义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作者:余晓洁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4 22:35:1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为师:甘为人梯是奉献

    瑞金医院血液学研究所,这个在病房边一个灶间开张,超过三个人就转不了身的巴掌大的地方,居然走出了三位院士!

    一脉相承的师生,合力把中国血液学研究推上国际水平。

    开创者王振义,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徒陈竺、陈赛娟夫妇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此外,王老先后培养博士21人,硕士34人。

    陈竺夫妇此生不会忘记,王老手把手地指导他们进行血液病理生理实验,耐心为他俩补习专业外语,后来又一起撰写论文。

    他们意想不到的是,王老每次都坚持把他们列为第一、第二作者,自己排在最后!

    “看到学生超过自己,是当老师最大的幸福。”王老说。

    1996年,陈竺的研究日臻成熟。此时的王老没有考虑名利得失、地位动摇,主动推荐他当血液学研究所所长。

    在学生眼中,王老是谦逊豁达的长者,严谨求实的学者,爱才惜才的老师。

    科技部“973”计划项目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之一的陈国强是王老另一位得意门生。

    “当时没电脑,我的学位论文王老先后改了10遍。多次把我叫到家一起吃晚饭,一放下碗筷,师生俩就一头‘扎进’论文。”陈国强说。

    “他是我们学术上的楷模,精神上的榜样。对学生,他总是倾囊相授,倾囊相助。当一个人把私利放下的时候,他自然变得崇高。”王老的学生、瑞金医院主任医师糜坚青说。

    “为师,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积累的学术财富传给年轻人。”王振义说。

    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如今,87岁的王振义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叫“开卷考试”。临床医生“出”平时实际碰见的疑难杂症。他用两天的时间查中外文献,亲自做PPT(演示文稿),带领学生一起探讨交流,教学相长。

    耄耋之年,王老身后,是徒弟们一片崇敬的潮涌。

    人们说,王老慧眼识才,大义让贤。

    王老自己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读懂了人生的发迹-鼎盛-衰落的“抛物线”。在我这条“抛物线”快要衰落时,立即让位。让有能力的年轻人上,避免“抛物线”下降阶段给国家带来的损失。

    谁能说,这不是毫无保留的奉献?

    王振义,老马识途甘为人梯,培养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血液学研究俊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