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中国护士配置缺口超200万人 致一人生病累全家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2-10 11:04:2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去年以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护士们为危重患者洗手、泡脚、剪指甲、做口护、洗头、翻身、拍背,还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为他们讲解医学知识。 刘慧 张志远摄影报道
"护士不能照料生活,而护工又很难找到专业的,真让人发愁。如果能有护士帮忙照看,我们就能省心不少!" 要过年了,来自山东的张先生感觉自己快撑不住了。 他家老爷子患有脑血栓,还患上了前列腺疾病,在北京某三甲医院住院。老爷子每天过了半夜频繁小便,每隔一小时就解一次。张先生睡眠不好,在家需要吃药才能入睡。在医院陪护父亲没过3天,后半夜坐在凳子上就能睡着,叫都叫不醒。后来,张先生想了一个办法,用一根绳一头拴在老人的手腕上,另一头系在自己的手腕上,这样老人有事就可以马上叫醒他。老人说,每拽一次绳,心里就一哆嗦,儿子累啊,可实在是没辙啊! 在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附近,总有一些人举着牌子招揽生意,二人间、三人间甚至有八人间,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陪护肿瘤病人的家属是他们的主要客源。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都住着陪护病人的家属。 在我国,"一人生病,全家受累;一人住院,全家陪护"的现象很普遍。与其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如说是迫不得已。一般来说,医院都不负责患者的基本生活护理,很多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洗头洗脚、大小便、翻身这样的生活护理,要么由家属完成,要么由护工完成。 俗话说:三分医疗,七分护理。患者生病住院,康复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专业的照料。许多患者家属由于工作原因无法到医院陪床。北京李女士的父亲因偏瘫住进了医院,她和丈夫都要上班,无法长时间照顾父亲,只好请了护工。令李女士没想到的是,护工居然连起码的医学常识都没有,在为偏瘫父亲翻身的时候,由于操作手法不到位,她父亲从床上滚落下来,造成腿骨扭伤。 "护士不能照料生活,而护工又很难找到专业的,真让人发愁。如果能有护士帮忙照看,我们就能省心不少!"李女士感叹道。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陈晓红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院都是实行无陪护病房,护士与病人可以开展一对一服务,根本不用家属操心。让没有受过护理教育和训练的人护理患者,在这些国家是不可思议的事、不能被允许的,一些国家在法律上明文禁止。 打针的只管打针,发药的只管发药, 护士没有以患者为中心,患者和护士互不相识 "嘟嘟嘟......3床患者的液体没有了。" "嘟嘟嘟......5床的患者腹痛,快来看看。" 只要是住过医院的患者,对此都不会陌生。在医院无论是在哪个科室住院,护理站的呼叫器响起来,护士才赶到病房。 护理难,主要原因之一是当前医院的护理人员不足。卫生部医政司护理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说,1978年,卫生部编制综合医院人员草案,提出床护比为1∶0.4。此后30余年,这一数据始终未变过。即使是这一标准,目前在大城市的很多三甲医院,也不能完全达到。从医护比来看,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执业(助理)医师为220.5万人,注册护士184.1万人。世界银行《1993世界发展状况》中提出,医护比为1∶2至1∶4。照此计算,我国护士配置缺口超过200万人。从千人口护士拥有量看,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1998年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达到30以上,只有印度、土耳其、巴西等国家在1以下。2009年,我国千人口注册护士为1.39人。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