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冷血微博警醒我们什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2-28 14:07:05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有人说,现在已进入“微博时代”,一条微博可以影响社会。有人说,现在的医患关系进入“冰火两重天”的时代,烈如火、冷如冰。而当这两者相结合时,便有了因不当言论而被“人肉搜索”的医生和大义灭亲的医院。但在谴责当事人冷漠之余,更应思考怎样才能根本上给我们带来和谐的医患关系。

据报道,汕头市中医院一位李姓护士(实为内科医生)因在个人微博上发表“不愿半夜起床收尸”的言论激起众怒,网友纷纷指责其冷血。2月23日,该医院在网站上发表《郑重声明》称,涉事医生系因“在个人微博上发表不当言论”被调查,并称已经对其“提出严厉批评教育”、“鉴于该事件对我院造成的不良影响,医院已停止其处方权并调离临床岗位”。

至此,“冷血微博”事件似乎已圆满解决了。但在痛骂之余,众网友得到了什么?在行政打压之下,该院在医德医风建设和提高服务质量上又得到了什么?

医院不能仅止于打压

俗话说:医者父母心,没有悲天悯人的内心就无法成为一名好医生。退一万步讲,即使只把患者看作自己的工作对象,也应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在这点上李姓医生是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为自己辩驳的。

但停止处方权并调离临床岗位的处罚,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却是沉重的。

如果该中医院的处罚是“真枪实弹”,可能严重影响当事人的职业生涯。虽然有“不良”言论,但这位医生真是在一贯的工作中都医德沦丧、偷奸耍滑吗?如果只是因为她在微博这样的私人空间上发发牢骚,就强力处罚,必然会伤害到她为患者服务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因为工作压力大、人员匮乏;加之很多中医院的效益不是很好,医护人员经常处于疲于奔命和“劳无所得”的双重重压下,心情不舒畅,甚至影响到医患沟通、医疗实践的事例时有发生。像李姓医生所具有的心理反应是很多医务人员都存在的,只不过她却实实在在地说了出来,并被网络拥到了风口浪尖上。

作为中医院的管理者,更应关心自己的职工。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没必要让医生为了休息室被子里太冷而抱怨“患者病得不是时候”。比如,一条电热毯就足以暖人心,善人行。

如果处罚只是为医院挽回一些面子,做做表面文章,就更没有必要了。不如切实改善一下医院的管理方法、服务理念和技术水平。

笔者无意干涉该中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医界都讲究“大医精诚”,精是技术高,诚是医德好。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提高人员技术和设备水平情有独钟,而医德医风建设始终处于锦上添花的“花朵”地位。需要时拿出来说说,让大家看看;没人关注时就是医院大花园里的一株小草了。毕竟,医院的生存压力是第一位的。

有报道称,郑州市一家医院曾做过一项调查:患者就诊时面对不同医护人员的介绍,会选择技术好的还是态度好的。结果出乎医院调查者的预料!大部分病人选了态度好的。

由此,笔者想到,在各大综合医院占据政策、资金、设备、技术、人员、市场等诸多优势的条件下,中医院为什么不能在改善以上劣势的同时,牢牢发挥中医文化中的人文优势,把历代中医大家宣扬的精神变成医院的魅力。在临床中,以人为本,贴心地为患者排忧解难。如果能把面对职工“缺陷”时的高压政策转换到医德建设中,难道不会给中医院的发展助力吗?

舆论指责应多些理性

现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惯性,只要医疗界出现一点风吹草动,就全民皆兵,棒杀了事。似乎面对的全是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恶人。

这中间确实有唯利是图、人神共愤者,但多数医护人员还是好的。在他们身上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而维护全民的健康还要依靠他们。这名李姓医生,在面对患者的痛苦时,说了不近情理的话肯定是错了。但是否仅止于被成千上万人骂,且停了职?

像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总强调要少打骂孩子,一味地指责只能使孩子更加叛逆一样。患者就是医护人员的衣食父母,面对问题多多的医疗行业,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在本已剑拔弩张的医患关系上再烧一把火,只能使医患双方越离越远。

中国传统文化就讲求“仁义礼智信”,其中“信”是为人最低层次的追求。如果医生与患者之间都能讲求“信”,多一些贴心和关注,少一些冷漠与挑剔,岂不更和睦。医疗业毕竟无法等同于普通的服务行业,没有花100元就能购买100元疗效的定式。医疗科学发展与服务体制中的很多无奈,不仅困扰着患者也炙烤着医疗界。

如果治疗中一出现问题,首先就追究医生的责任,那只能让医生如履薄冰,时时处处以自保为出发点。没有人再愿意与患者共同承担风险,在危机之时主动救你一把。出了任何事都法院见的结果就是,医疗行业可能会越来越冷冰冰了。

因此,在舆论强力监督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的同时,百姓增加对医护人员的理解,管理部门尽职尽责,医务人员也恪尽职守,并推行第三方医疗风险担保制度,共同为医患之间增加一点温情,才有希望融化矛盾的坚冰。 (蓝峰)

链接

一位医生的微博上出现了以第一人称讲述的与濒死患者的故事。其中有“您就等我下班再死,好不?”等字眼。微博上还张贴病历,将病人宣布临床死亡称为“亮点”、“今晚可以睡个好觉”……这些内容被网友截屏后,在22日以微博形式发出并迅速引起了疯狂的传播。而该微博刊发的一封明信片上的地址和姓名,把汕头市一家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推到了风口浪尖。后经该院医教科林姓科长确认,该微博博主为该医院内科医护人员李某。院方表示,目前李某已调离临床岗位、停止处方权,被调至医院洗衣房工作,已无可能重新做回医生。李某已于24日晚重新注册微博,发出道歉信,向公众致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