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网站2011年3月 今年的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名单出炉了,在这十位彪炳全国的巾帼里,不少来自医药卫生行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侯凡凡院士就是其中之一。中医人站长有幸经常在南方医院与院士打照面,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每见侯院士在饭堂吃饭,都是一碟小葱拌豆腐之类的简朴菜肴,让我们这些吃惯山珍海味的后辈汗颜。以下是关于侯凡凡院士的一篇报道,转来以飨读者,不管怎样,衷心希望中国的医生都能有这样的情怀,去真心为劳苦大众的健康服务。
“做医生就应该把心放在病人身上。要想把医患关系搞好,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就是要求你要把心放在病人身上,要解决病人的痛苦,还要用心去减轻病人的负担。”靠着这个“秘诀”,现年61岁的中科院院士、广东省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侯凡凡带领的科室保持了20年零投诉的纪录。
为患者省钱:能用便宜的绝不用贵的
侯凡凡要求科里的医生,尽量为病人省钱,能用一种药,绝不用两种;能用便宜的绝不用贵的。经过病人口口相传,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 有一位广东省清远市的患者来到肾内科,请侯凡凡帮他造一个血管瘘,以便他继续透析。侯凡凡没有贸然答应他的要求,而是详细询问了他的病史,并为病人做了全面检查,结果发现引起病人肾功能衰退的病因是肾内有结核,若对症治疗,病人完全可以不用透析。 当她把这一诊断结果告诉病人时,病人一脸疑惑,甚至责怪她不负责任。侯凡凡恳切地对病人说:“透析我可以给你做。可是你想想,我们为什么看着到手的钱不赚而要你选择保守治疗?是因为你不需要。在我们看来,如果你不需要,做一次都是不应该的。如果你还想不通,就让事实和疗效来说话!”一个月后,这位病人在侯凡凡的治疗下,甩掉了透析的包袱,重返工作岗位。 她反复告诫全科人员,我们当医生的心里时刻要装着病人,能为病人节省一分钱的事我们都要去做,哪怕病人不理解,甚至我们受委屈也要去做。 侯凡凡说:“生病本身就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要额外地付出经济代价,我们国家大多数病人还不是很富有的,所以在治病的同时一定要想着减轻病人的负担。”在她的带领下,肾内科奉行的基本行医理念就是“能用一种药治好病,就不要用两种药;如果能在门诊解决问题,就不要住院”,尽量把患者医疗费用降到最低。
用心沟通:搭起情感桥梁
在侯凡凡眼里,医疗这个行业实际上是服务型行业,无论医术多高明,服务好患者,用心去减轻病人的负担,改进细节,让病人看病更方便,是每一个医生“应该做到的事情”。 患者常常抱怨,在一些医院看病很难,“排队像春运,看病像打仗”。站在临床医生的角度,侯凡凡有时候也很苦恼,“比如病人经常会问,我吃了这个药,会不会影响我将来生孩子,等等。很多问题病人都有权利知道。但是可能有些问题对于医生来讲,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常识问题,如果很快把病人打发掉,那病人就会非常不满足,问题是病人太多,如果每个病人问诊时间长,肯定会影响后面就诊。” 于是,侯凡凡想了一个办法,把病人经常会问到的问题,通过文字材料准备好,并打印出来,直接交给病人作为解释。这样做既解答了病人的疑惑,又节省了时间。 记者在侯凡凡的诊室里看到不少常识性的资料。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饮食指导》中,对患者慎食用的高钾食物、高蛋白食物、高嘌呤食物等等一一作了说明;在《如何留取24小时尿样》中,特别明确“早7点时将尿液排空,弃之不要”,以免化验结果偏差,等等。 目前,医院为侯凡凡安排的日接诊量是40位患者。但对一些挂不上号却正在用药、有一定风险的病人,侯凡凡仍然会想办法专门为他们开辟“绿色通道”,即把他们请到自己的研究室,关心他们的治病进展;为让病人就诊更方便,侯凡凡调整了肾内科的检验位置,让它离门诊较近,尽管工作人员不方便,但是病人就诊就更快捷了。 侯凡凡的导师张训教授还讲述了一个细节。有一次,一位肾穿造影剂过敏的病人,突然休克,心跳呼吸全停,呕吐物从口中涌出。紧急中,侯凡凡俯身用嘴将病人的呕吐物吸出来。“这是很多医生都难以做到的!”他说。 肾内科的梁敏教授说:“侯主任对工作人员非常严格,有时脾气急,可对病人从来没急过,可以和病人、家属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护士长胡丽萍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科成立以来一直是零投诉!” “医生就是要在细节上多想想办法,让病人感到方便,他们的问题在我这儿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医患关系自然就拉近了,人都是要沟通的,一片诚心地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去沟通好了,病人参与进来,就不会留下什么怨言。有时候医患关系不好,就是因为互相不了解。”侯凡凡说。
刻苦钻研:减轻患者痛苦
作为一名在临床摸爬滚打多年的医生,侯凡凡深切体会到,临床科研一定要为病人服务,紧扣患者的需求,要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为努力的方向。 几年前,一位慢性肾衰的患者急需肾移植,移植前查体发现病人肺里有一个钙化灶,X线检查及结核常规检查(如皮试)结果都显示阴性,就放心做了移植。可是,病人术后不久病情突变──因抗排异处理引发结核全身性播散而导致死亡。 患者的死,给侯凡凡深深的刺激。她和导师张训教授决心解开这个迷。经研究发现,慢性肾衰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结核感染率是正常人的6倍,而且70%的结核发生在肺部以外,难以捕捉和控制,延误诊治是这类病人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由于这个发现,目前经治疗的慢性肾衰病人有多达20%得以恢复正常工作。国内10余家医疗单位初步应用该成果后,病人的免疫状况都得到改善,感染率下降26%-30%。 还有一次,一位病人找到侯凡凡看病,经检查,该病人已到了尿毒症阶段,要么做肾移植,要么靠透析维持生命。当患者了解到透析费用每年需六七万元后,夫妻两人坐在诊室里流着泪水,拉着侯凡凡教授的手痛哭道:“我要是透析,一个家就塌了,只要拖到我女儿考上大学,只要3年的时间啊!” 看到病人痛苦而无助的眼神,侯凡凡教授揪心地痛。她说,在中国,大部分尿毒症患者都得不到透析治疗,有这么多人在绝望中等待生命的完结,多么令人心痛啊!从那时起,侯凡凡就想通过临床研究,为改变这一现状的行动提供依据,希望能增强那些绝望的晚期肾病患者的信心。 根据教科书上的说法,对于血清肌酐水平大于3.0mg/dl的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RASI类药物是禁用的。但是侯凡凡和她的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这类药可能延缓病程发展至尿毒症的时间。延缓3年到5年,对于人的一生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可是,把患者开始透析的时间延迟3到5年,甚至可以稳定住病情,这对一个家庭的经济负担是十分可观的。 确定课题之后,侯凡凡带领其研究团队,耗时5年多,进行了400多例的随机双盲试验。 经过细致认真的跟踪、记录与研究,2006年1月12日,一篇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题为《贝那普利对晚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论文向世界展示了来自中国科学家的肾病研究成果,吸引了海内外科学界的目光。国外专家评价该论文,称该循证临床试验“改变了我们对慢性肾脏病禁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的传统理念……是改变我们对慢性肾脏病治疗策略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