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该如何建设
作者:尹常健 山…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10 15:19:0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理应从基础做起,将解决好这些最基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首要的学术目标,从而为其他疾病的中医研究树立样板和典范。

●选准突破口与切入点是中医临床研究成败的关键。对于不同疾病、疾病的不同环节,突破口与切入点是不同的,并随着病情变化而变化。

●中医临床研究一直未能摆脱“低水平重复”的困扰,也没有建立起既适合中医学自身特点、又为现代科学所认同的科研模式与方法。因此,临床研究要突破目前固定单一的科研范式。

建立和建设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面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举措。

应当说基地建设的总体方向和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当务之急是各研究基地应切实认识到学术建设是基地建设的核心所在和重中之重,应根据不同疾病制定相应的学术研究目标,确定具体的学术研究任务,扎扎实实地解决好中医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确保基地业务建设总体目标的顺利完成。

笔者认为,从纯学术研究角度而言,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首先应实现以下目标。

明确中医临床研究的基本问题

中医临床基地进行的是中医临床研究,针对的却是现代医学定义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这就首先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取代西医,还是实现联合?

正确的答案无疑是联合而不是取代,是协同而不是对立,在临床诊疗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能离开中西医的共同参与。既然如此,如何保证中医临床研究的主体地位?这就又有一个西医如何介入、何时介入和介入多少的问题。

其次,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液病等现代医学疾病,就不仅要针对中医的“证”,也要针对西医的“病”;对疾病进程的把握就要求既要了解中医病因病机的变化特点,也要掌握现代医学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对于疗效的追求就既要有“证”的缓解和消除,又要有“病”及其相应客观指标的改善或恢复,这就必然产生一些基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如中医药的作用定位是什么?如何进行疗效定位?中医疗程如何确定?调方指征和标准是什么等。

这些问题也是当前中医临床研究普遍面临的困扰,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理应从基础做起,将解决好这些最基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首要的学术目标,从而为其他疾病的中医研究树立样板和典范。

明确中医药的作用

一般说,中医药对现代医学疾病的作用定位有三个,即主导治疗、辅助治疗和善后治疗,且因人、因病情需要而定,这是中医临床研究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

所谓主导治疗,是指在某疾病或疾病的某一阶段、某一环节,单用中医药治疗或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方法。

辅助治疗是指在某些疾病或疾病的某一阶段、某一环节,目前中医药只能发挥辅助治疗作用。辅助治疗的目的有两个,即增效和减毒。中医药所发挥的辅助治疗作用往往是现代医学所不具备的。

善后治疗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常规治疗之后的后续治疗或康复治疗,如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二是巩固已经取得的疗效,保证最终康复的重要措施。

不同的作用定位是由疾病本身的规律和中医药的疗效特点所决定的,这些作用又是可以转换和变化的。如对于高血压,降压治疗时中医药可能作为辅助,而在降压之后的稳压治疗中,中医药就可能发挥主导治疗作用。

只有明确这些不同的作用定位,才能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少走弯路,才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

明确中医药的疗效评定

对于现代医学疾病而言,中医药疗效的科学定位应当首先对改善和消除临床证候(包括现代医学疾病的症状与体征)具有肯定的或较确切的疗效,且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因为证候是中医辨证的直接依据,中医治法本来就是对“证”而设,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自然较易收效。这已经是被长期的中医临床实践所证明了的。

其次,对于大多数疾病的某些病变实质及相应的客观指标异常也有一定的或较好的疗效。但这些疗效是相对的,有时甚至是不确定的。而这些疗效的不确定性正是今天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主攻方向和主要任务;我们要深入进行中医证候和现代医学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研究,不断探索中医治疗这些疾病的规律,最终总结出成熟经验并制订出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使中医临床研究水平发生质的飞跃。

再次,对某些疾病或疾病的某些环节、某些病变,中医药疗效尚难确定或作用相对薄弱,至少目前在多数情况下如此。如乙肝病毒清除、实体肿瘤抑制等。我们一定要有理性的眼光,避免进行盲目无益的治疗。

可以说,只有明确中医药的疗效定位,才有助于我们选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避免中医临床治疗的盲目性。

设定恰当疗程

目前,大部分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所针对的疾病都尚未建立起科学恰当的、符合疾病规律和中医治疗特点的中医药疗程,给临床研究方案的确立和疗效评价带来很大困难。

我们要根据不同疾病和疾病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和不同环节的治疗需求、对相关疾病和疾病的不同环节制定出相对恰当的疗程。如以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为例,一般说针对某些症状的治疗疗程可短些,如可定一周或稍长;减轻肝脏炎症和针对某些体征的治疗疗程则稍长些,如三周或更长;抗肝纤维化治疗则宜再长些,如两个月;而肝硬化则宜更长些,如三个月到半年。这些疗程是相对的、大概的,是根据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中药作用特点和目前国内多数的研究经验而定的,随着中医临床研究的深入,疗程还会不断有新的调整直至完善。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