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卫生部对“糖干海参”说不 业内称或引行业地震
作者:王继富  文章来源:半岛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6 17:16:30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注糖参”安全让专家担忧

  食品安全问题是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注糖参”的曝光以及即将开始的行业整顿,业内人士称,很可能让大连海参企业遭遇的史上最大考验,但更重要的是让市民知道“注糖参”有什么“危害”。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一家单位透露,2010年12月,协会曾在大连开了一次会,专门讨论“糖干海参”的问题。

  “糖干的质量很差。加糖的你外表看不出来,甚至卖相更好一点,但是你算算成本就知道了,去年鲜海参价格是一斤3700元,如果算上加工成本、运输、销售等费用,差一点的也该卖到4000元,市场上那些2000多元的‘淡干海参’,它怎么就能做下来,质量怎么能保证?”

  协会的一些专家表示,糖干海参一般是在120度的糖稀中熬制3-5遍,反复的高温熬制,让海参中活性营养物质流失,而且海水中的重金属含量浓缩,对健康危害极大。

  另外一个食品安全隐患来自于那些小加工点都是按照自己的“土办法”熬,缺乏卫生学、毒理学评价,糖在高温下很容易产生焦糖物和糖化物,这些都属于致癌物质。长期食用会食胰岛素分泌过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诱发慢性疾病。

  记者获得了一份来自大连某海参加工企业自定的标准,其中100克的海参,糖分比重占到了35%,加上水分、盐以及其他成分,真正的蛋白质很低,而加糖50%甚至更高的海参,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糖块”。

  “擦边球”逃避监管不好用了

  据记者了解,由于“干海参”尚无国家标准,一些干海参的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其他方式绕过2009年的《干海参》行业标准,称“注糖参”是一种新的加工工艺,并寻求在相关部门备案。

  《辽宁省卫生厅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目录公示》显示,从2009年11月起,共有12家企业通过了“糖干海参”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以此规避《干海参》行业标准。

  “这是扯淡,一是企业既然自定标准,指标总得在行业标准之上才行,还有就是加糖根本就不是新工艺,不仅保证海参的品质,对人体吸收有好处,反而让海参质量严重下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一位专家表示,“说到底,糖干海参就是为了‘暴利’。”

  随着卫生部对糖干海参明确说不,要求企业执行2009年的干海参行业标准,这意味着“注糖参”走到头了,大连一家生产、销售海参产品的大型企业向记者表示,不管你是什么工艺,什么标准,都不允许海参检出白糖来。

  对不加糖的正规企业来说,虽然行业整顿是件好事,但也有部分企业认为,如何能保证监管效果更加重要,目前中国水产流通和加工协会拟联合的四个部门共同监管,但是“注糖参”涉及到的企业太多了,药不能下狠了,导致行业瘫痪,但如何查处,按照什么标准,在未来几年有怎样的监管目标,现在亟需进行权衡。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