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九成医生不满行医环境 多考虑过辞职改行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6 8:56:26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九成医生不愿孩子学医

  医生辞职,还只是短期的医生短缺;医学院校招生难,医生的孩子不学医,后果则不敢想象。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10年,在广东省理科类招生的15所独立建制医科院校,有10所在第一志愿组投档招不满人,即使经过第二志愿组的投档消化,仍有多所高校未能填平招生计划。“断档”院校中,不仅包括广东的三四所颇具实力的医科院校,也有省外医科名校,如北京协和医学院。

  “没有想到低落得那么快”,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这么少,令他始料未及。他认为,行医环境不大好,是导致招生难的原因之一,因为学生有担忧和恐惧。

  报道还称,曾经只有成绩最好的学生才可能去学医,如今,与十年前相比,临床医学类分数线却在下滑。

  北京某三甲医院医生李志(化名)说:“学习成绩不太好才学医,我很担心,未来20~30年,中国医生的整体水平会出现一个下滑,甚至可能出现流氓医生。”

  如果把医生比作战士,把治病救人当成一场战斗,那么,这场战事,正在呈现前方战场有人撤退,援助部队质量不高,后备军团后继无人的局面。

  调查显示,2002年,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学医的仅占53.96%,2011年,这一数据剧增至88.47%。

  “昨天两岁多的儿子奶声奶气地说,爸爸,我长大后要当医生。我脱口而出:我求你了!”,北京协和医院谭先杰医生在微博中这样写道:“不容易,挺着吧。据我所知,不只是小大夫,连老教授老专家们都对现在的行医环境感到绝望。苦笑。”

  医生最需要的是安全感

  “医生要有安全感,要有法律和政策的保护,这是行医环境最需要改变的地方。”上海某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高敏(化名)感叹:至于病人多、工作劳累,压力大,这些都是能克服的,哪个工作不苦不累,大家都一样。

  高敏曾经遭遇过医闹,他认为,爱闹的,比较多是没有医保的病人,家里穷,没办法……“都说医患矛盾医患矛盾,我看不是医生的问题,也不是患者的问题,是政府的问题政策的问题。”

  和高敏一样,在回答“导致目前行医环境不好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时,81.62%的医生选择“政府政策不到位”,69.91%认为“相关法律保障不完善”,“患者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的”有47.86%。

  “如果把医生的工资提高5~10倍,像国外医生那样光明正大拿高薪,谁还愿意偷偷地收红包、拿回扣?”赵永和很多同行们聊过灰色收入的问题,大家认为有些医生,开大处方、收受药品回扣,这些都是利益使然,“如果不这么做,可能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政府和政策的问题,说到底又是钱的问题。

  “医疗行为和其他消费行为不一样,没法做到一分钱一分货。治一个病可以不花钱,也可以花大钱,还有花多少钱也治不好的。花了钱又治不好病,花多了钱看‘小’病,患者就会觉得不值,自然就变成了看病难,看病贵了。”曾经在日本和美国学习过的李志认为,改善行医环境,最关键的是增加投入,投到全民医保当中去,医患问题就解决了。

  2010年,医改方案推出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上,政协医卫组无论是社区医生、三甲医院院长,还是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人员,讨论焦点都集中到了钱的问题上。他们认为,老百姓要看得起病,需要钱,医院发展、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也需要钱,无论医改制度怎么设计,财政投入如果没有跟上,医生行医环境问题、患者看病贵的问题,都将无从谈起。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专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医疗保险室主任关志强给全民医保算了一笔账:估计每年只要政府财政拿出2030亿,中国就可以建立起覆盖全民的保险制度。

  “2030亿多吗?”李志反问记者。“中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他说。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