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恶性医闹事件频发 患者投诉无门成诱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25 17:31:13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B

  哪些东西触动了患者神经?

  醉卧商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一,医患沟通不足。医生忙,公立大医院,一个医生一天要看上百个病人,平均一个病人就诊是5-10分钟,还包括医生写病例。病人抱怨道,排队几个小时,医生看5分钟,把病人当作机器。二,逼红包。病人愿意给,医生不计较大小,本来也没有什么事,问题是,医生会攀比。病人给谁红包多,谁的技术高的传统理念支配下,医生互相攀比,一旦病人有不给的,或给得少的,医生认为是该病人对医生不尊重,看不起医生。还有,钱这东西很诱人,红包收习惯了,就像毒品一样会上瘾,一旦一台手术后没收到红包,人就浑身不舒服,就会给病人脸色,甚至恶语相向,逼病人给红包。当然,大多数医务人员没有收红包的条件,谈不上收红包。一粒老鼠屎,弄脏一锅粥。三,患者投诉无门。医疗调解的游戏规则是在卫生行政部门。管办不分的体制下,医疗纠纷,卫生行政部门总会偏袒自己的医院。 在所有救济途径失效的情况下,民众只能选择医闹解决了。通常的做法是,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赵劲民:患者来看门诊时甚至带着录音笔、摄像机,将医生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下来,好像要随时准备跟医生算账。有的患者把医生当成了潜在的起诉对象。医患关系已经成了敌我关系。

  C

  媒体的“贡献”

  不可忽视

  新浪网友:媒体无时无刻不扮演着弱者的救星的角色。对于医患关系,媒体总是惯性地认为患者是弱者,惯性地将一切的矛盾推加于医院、医生身上,而根本不会花一刻钟去思考一下事件到底是怎样。没有调查,没有公正,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没有常识。报道时常作标题党,报道不连贯,断章取义。医患关系的紧张,媒体做了很大的贡献。

  应对之道

  国外应对医患纠纷比较好的经验,是设立伦理委员会。美国几乎所有的医院都设有伦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只负责倾听医生、病人和家属的意见,并提供建议。委员会成员并非只是来自医院,而是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医院的医生、注册护士、牧师、社区代表、社会工作者、律师等。伦理委员会成立之后,医院的医患纠纷大为减少。

  国内,类似的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已经在探索建立。卫生部从去年开始推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一般设在区县,涉及司法等多个部门,由卫生部门牵头。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人员组成包括,离退休医学专家、法官、检察官、警官,以及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 整理/见贤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