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广州海珠一条街多人发烧疑似登革热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17 23:14:39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昨日,广州市海珠区革新路发现3起疑似登革热病例,据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透露,这是今年首次本地感染疑似病例。据街坊称,从9月起,革新路乐善大街及其附近的居民先后出现发烧、出红疹等症状,据居民称前后共有数十名居民出现发热症状。目前疾控部门与街道办等单位已在该社区进行全面灭蚊等处理工作。 昨日下午4时,海珠区梅园西路上的两家水族店内冷冷清清,一位住在附近街坊说以前每天下午都会有一批养水族的街坊固定在这里“倾鱼经”,但自从上月起社区内出现多人发烧出红疹之后,就很少有人出来活动了。据街坊们反映目前已有不少人中招,“都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很多街坊除了买菜之外都不下楼了。”一位正在打牌的老人家说道,她表示儿子也叮嘱她不要出门,但她觉得这没什么。 街坊称一条街多人发热 一位街坊告诉记者,与梅园西路仅一路之隔的乐善大街是这场“发热风波”的源头。陈姨家里是第一个染上病的家庭,她说家里有4个人陆续在国庆前后发烧,儿子是第一个发烧的,治好了之后其他人又跟着发烧。随后不少邻居先后发热,而每个人的症状出奇地一致:发烧、身上起了红疹。 一位街坊甚至说前前后后至少有四五十人患上此病,“光是我家里都4个了。”她说她奶奶目前依然在家养病,体温一直在37.8℃~38.2℃之间徘徊,身上的红疹也未见消褪,“一开始以为是风疹,我奶奶就穿了件长袖衣服,但后来发现不对劲才去了市红会医院,不过在医院检查后又说不是登革热。”这位街坊如是说,据她了解到目前仍有一些街坊需要留院观察。 3患者疑患登革热 记者昨日采访了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他表示疾控部门已经在乐善大街检查了1098户居民共2847人,住院居民的血液样本被送到广州市疾控中心进行检验,其中有3个样本登革热病毒测试呈阳性,被列为疑似登革热病例。“可能是登革热,但目前还不确定。”杨智聪如是说。 前日,广州市、海珠区的疾控部门与凤凰街道办等单位组织了100名工作人员来到乐善大街进行处理,通过张贴宣传画、街道人员上门为居民灭蚊和派发灭蚊片等方式消灭区内的卫生死角。 记者昨日下午来到梅园西路,看到许多佩戴红袖章或佩戴街道办胸卡的工作人员在社区内巡查,清洁工也在打扫街道卫生。街道办在区内的十字路口设立了宣传点,通过有奖问答等形式向街坊宣传预防登革热的知识。 但记者在社区走了一圈时仍见到有积水等卫生隐患,特别是一些无人居住的房屋旁边,水管的水直接从屋顶滴到地上,形成了一潭小积水。附近的街坊说这里有不少人在阳台或楼顶种了许多植物,记者见到部分盆栽内有积水,成了蚊子孵化的温床。 市疾控中心:今年首现本地感染疑似病例 据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介绍,这次在海珠区革新路发现的3起疑似登革热病例是广州今年第一次发现本地感染疑似病例。 今年有15例“输入型”病例 今年内迄今为止在广州市内共发现了15例确诊登革热病例,但全部属于“输入型”病例,即患者并非在广州感染,只是在广州发病并被查出患病。 去年有81例其中51例为本地感染 “今年迄今为止患登革热的人数比去年有了明显下降。”杨智聪介绍道,去年全市共发现81例登革热病例,其中有51例属于本地感染病例。 知多D 何为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依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何时是高发期? “这个病通常在夏季和秋季这个时间之内比较多见,一般来说广州在4月份左右就会发现一些确诊病例,而到了5、6月份就会出现本地感染的病例,过了这段时间再出现登革热病例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杨智聪如是说。 病菌是如何传播的? 登革热主要由蚊子中的伊蚊传播。伊蚊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两种。一般是由白纹伊蚊传播。白纹伊蚊在广东地区多称为花斑蚊和黑斑蚊,早上、中午、傍晚是其活动高峰期,也是它喜吸人血的时候。当成蚊吸了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血液后,登革热病毒就在蚊子体内大量复制繁殖。在气温32℃环境下,伊蚊自吸血后10天起再咬人时,就可把病毒传染给健康人,使人感染并发生登革热。 何处易生伊蚊? 雨季是白纹伊蚊大量孳生的季节,白纹伊蚊喜欢将卵产在清洁的缸罐、花瓶、废弃轮胎、竹节、石洞、饭盒、罐头盒等小积水中,居室内外2.5厘米以上深的积水都是它理想的产卵、孵化场所。白纹伊蚊喜欢白天活动,所以,要提防白天叮人的蚊子。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