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医务人员揭露骗医保流程 社会统筹基金含漏洞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法制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3-27 15:06:50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医院骗保流程揭秘

  那么,医务人员究竟是如何配合套取医保社会统筹基金的?

  李君是一个副省级城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药房的工作人员,在要求化名之后,她向记者透露了医院人员套取医保基金的“绝招”。

  她告诉记者,当地是全国的医改试点城市,是较早进行医改的城市之一,医疗费用支付办法一直是按“三段式”模式来运行。以门诊为例,“三段式”是指先用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用完后,由个人自付,个人自付金额为上年度全年职工平均工资的9%,退休为4%;个人自付后的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统筹基金支付大部分医疗费用,但个人仍应承担一定比例的费用,不过这个比例相对而言就很低了。

  “漏洞就在这里。”李君说,每年她都先突击花完个人账户的钱,再现金自付一定比例,这两项加起来大概在2000多元左右,“再接下来我就可以随便开药了,因为基本都是统筹基金支付,自付的比例很低,相当于是免费开药”。

  李君告诉记者,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有一个患有糖尿病的母亲,每年看病吃药的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且,人到中年的李君,“上有老下有小”,“这么操作的话,相当于我用2000多元就可以撬动比这多几倍的药费,一家人的药费基本都可以由我这张医保卡解决”。

  身在医院,李君对套取医保基金的事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周围的人都这么干”,钻统筹基金的漏洞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开药的时候,有时明显属于跨科开药,或是不符合她这个年龄段的药,但医生都心知肚明,而且又都是本院人士,再说所花的钱都是统筹基金的钱,对谁来说都没有损失,所以就默认了。

  那么,不是医院内部人员,是否也能“沾”统筹基金的“光”呢?“只要你和医生混个脸熟,或者是老病号,医生一般都会满足你的要求。”李君说。

  医保漏洞亟需堵上

  “医保制度的初衷是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但从实施情况看,有不少人钻了制度的漏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出现套取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基金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对医务人员的监管力度不够。

  杨燕绥告诉记者,为解决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监管难这一问题,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服务医师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规定,吉林省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具有执业资格的在岗医师,经定点医疗机构向当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登记备案,取得医保医师资格。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建立医保医师动态管理机制,医保医师每年度初始积分为10分,考核时根据本年度考核查实的违规情形进行扣分,扣分分值记录在考核年度,积分和扣分不跨年度累积。一个自然年度内,累计扣分满6分的,暂停医保医师资格3个月;满8分的,暂停医保医师资格6个月;满10分的,暂停医保医师资格1年,暂停期限可跨年度执行。

  记者发现,吉林省对医保医师的考核,直接针对当前套取医保基金的各种手段。在暂行办法中规定了5种情形,一旦医保医师触犯其中任意一条,面临的将是扣除当年全部积分的处罚:

  通过编造医疗文书、办理虚假住院、冒名住院或采取其他手段获取非法利益、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为参保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材料,串通他人虚开医药费用票据,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故意隐瞒或与参保人员合谋将非医疗保险支付疾病按医保诊治的;采取其他手段,骗取医疗保险基金10000元以上的;由于工作疏漏,造成医疗保险基金损失金额在50000元以上的。

  杨燕绥告诉记者,“遏制套取医保社会统筹基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抑制不合理开药”。目前,很多省市都出台了类似吉林省的办法,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进行精细化监管,执业医师开出的处方、检查项目都通过电脑联网,医保监管机构可以及时进行监督。

  但仍有法律界人士认为,医保制度在就诊规范性、审核监督、结算方式等方面存在管理漏洞。因此,关键是要通过法律和制度上更深层次的补丁来堵塞医保制度漏洞,才能真正斩断套取医保基金的利益链。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