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半夜腰背痛,警惕脊柱炎
作者:记者朱雄…  文章来源:南方农村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23 11:02:38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强直性脊椎炎易误诊误治

  “在农村,强直性脊椎炎最大的问题是误诊,再而误治。”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主任肖长虹教授说,这个病早期只有腰痛,而且很多是半夜腰背部疼痛,早上活动活动又好了,很多人因此不以为意,等到痛得不能干活时,再治疗已经晚了。

  强直性脊椎炎一般发生在年青男性(40岁以内),造成脊柱强直或者髋关节损害。通俗说就是脊柱的韧带骨化,失去拉伸和扭转的功能,病人不能弯腰、不能转身、不能扭动脖子。

  肖长虹说,基层医院对这个病认识普遍不够。实际上,强直性脊椎炎的发病率很高,达到0.4%,甚至高于类风湿。但是,很多医生不认识这个病,在群众中它甚至连一个通俗一点的叫法也没有。

  一般人患上这个病,就医路径基本是——中青年男人腰背部疼痛,到当地医院看(多数人选择骨科),医生诊断为椎间盘突出、或者腰肌劳损、类风湿、骨质增生等,然后开始治疗,治疗很长时间无效后,在某段时间,由于气候变化,症状加重,患者怀疑是“风湿”,才到大医院的风湿科就诊,这才在风湿科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

  半夜的腰背部疼痛,次日早上缓解,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性表现。肖长虹呼吁,年青男性一旦出现这种症状,要加以重视。小孩如果有这种症状,家长要带其及时就医。该院风湿科确诊过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最小的仅为3岁。

西药副作用大患者难坚持

  肖长虹介绍,病人在出现疼痛、活动障碍时治疗还来得及,一旦出现骨性强直、脊柱硬化如同竹子一样失去弹性时,治疗已无多大意义,能做的,只是控制疼痛。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接诊过的最严重患者,两个髋关节都废了,半曲位强直,既走不了路,也坐不了轮椅,需要两个人抬着来就医。肖长虹解释,造成这样严重的症状,主要是因为早期误诊,后期又没有系统治疗,拖了5年之久。

  强直性脊椎炎发病的个体差异大,有的人进展快,有的慢;有的人症状明显,有的不明显。由于发病原因仍然不甚明了,目前也没有一种公认可以完全阻止脊柱“强直”的治疗方法。

  治疗该病,国际上主张要长期口服足量的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就是此类药中较常见的一种。但是,长期服用会有很多副作用,譬如胃肠道副作用,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还有少数人会出现溃疡。因此,大多数患者没办法长期坚持服用抗炎药。

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

  “西药副作用大,但如果结合中医进行治疗,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肖长虹介绍,根据多年的治疗经验,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约1/3的人可完全停药,最好的效果是患者停药15年未复发;约1/3的患者可以间断性停药;只有约1/3的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但可以抗炎药和中药交替使用,从而减少长期使用抗炎药带来的副作用。

  一般来说,在疾病的活动期,中医辨证施治,判断属于湿热还是寒湿,针对性治疗;在稳定期,中医药主打补益肝肾、强脊壮督,延缓脊柱强直的发展。

  据了解,该院风湿科每年接诊近1000名住院病人,当中就有超过25%的患者是强直性脊柱炎,多数是到该院后才得到确诊。在此前,他们在其他医院多被当作其他病进行治疗,拖了较长时间。

  肖长虹说,确诊一般是根据症状、基因位点HLA-B27的检查,加上一个70多元的骶髂关节拍片检查,可能需要再做一个磁共振检查,以判断炎症情况。

  部分病人需要住院,部分患者门诊治疗就可以。总体上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费用低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假如不用比较昂贵的生物制剂,患者住院10-14天,一般花费是4-5千元,扣除医保报销,患者自费仅1-2千元;日后每月口服药物约需400元。

  该院风湿科有使用多年的“强脊方”,和自主研制的中药“关节灵”,疗效较佳。如果加上离子导入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比纯西医优越的疗效,让病情更加稳定,减少复发,减少用药。

  肖长虹建议,患者平时可多做运动,如扩胸、游泳、引体向上,都是较好的康复锻炼。

  ■专家简介

  肖长虹 主任医师、教授,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风湿病重点专科)主任。长期从事风湿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教学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血管炎、儿童风湿病及骨关节炎等。对疑难风湿病、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抢救能力。

  开展多项新技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在风湿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及实验研究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

  电话:13189098313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石榴岗路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部2楼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