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武汉:80%医生愿买医责险 99%医院未入医责险 |
作者:记者 胡弦…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27 10:50:57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在六成医务人员看来,导致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医患缺乏沟通,其次是患者期望值过高。医患双方易在医疗责任认定和高额医疗索赔上分歧巨大,难以达成一致,甚至发生“医闹”。 医患纠纷3年赔付逾2000万元 “越买越不安”发人深省 医患纠纷,一直是社会热点。武汉市政协一项抽样调查显示,3年来,该市百余家医疗机构共发生纠纷1562起,赔付金额高达2066.73万元。21日,农工党武汉市委员会向武汉市政协常委会提交报告,建议应尽快成立医患纠纷调解理赔中心,形成有效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 3年赔付超2000万元 政府闹心,社会揪心,患者伤心,医生寒心。尴尬的医患纠纷屡屡发生。 一年来,农工党武汉市委抽样调查了113家医疗机构,对1897名医务人员、757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年中,113家医疗机构共发生纠纷1562起,赔付金额达2066.73万元。其中,96%的纠纷发生在二级以上医院,堵门、拉横幅等严重扰乱医院秩序的纠纷达139起。 在六成医务人员看来,导致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医患缺乏沟通,其次是患者期望值过高。医患双方易在医疗责任认定和高额医疗索赔上分歧巨大,难以达成一致,甚至发生“医闹”。 调查结论让人有些吃惊:尽管近90%的医院、80%的医生和近60%的患者愿意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及医疗意外保险,但99%的医院因“无责不赔”的条款,至今没参加医责险。 出了医疗纠纷,近六成的医生和患者都首选医学鉴定,对于赔偿等问题,53%的人选择打官司,44.2%则选择第三方调解。 据了解,一些严重纠纷,经常是病情急重且医疗费用高,出事后,双方在责任与赔偿上一时各唱各调,患者从“闹”到“骂”,最后成“打”;医院只得花钱买平安,但“越买越不安”。近3年来,有91名医务人员因纠纷受伤,40人住院。一些大医院甚至被迫雇佣上百人的保安队伍,靠“打架”解决问题。 调处不等于“和稀泥” 常常有人说,应该理性处理医疗纠纷。事实上,医疗事故鉴定经常缺乏认同度,而上法庭也让人无可奈何。 农工党武汉市委在调查中发现,一家区级法院近6年来受理54起医疗纠纷案件,平均审限达529天,个别案件长达6年。打医疗官司,让医患双方及法院都叫苦不迭。 为此,去年武汉各区相继成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即医调会。数据显示,医调会调解成功率达87.2%,但因省市均没有医调会,区级医调会30%以上的患者不了解医调会,22.9%的医疗机构也认为医调会有“和稀泥”之嫌。 究其缘由,医调会“调”而无法“赔”,赔付的主动权在医院,医院对其调解结果可采纳也可不采纳;区级医调会级别低,该市也并未硬性规定医患双方必须进入医调会调解;专业人才的缺乏,也导致医调会的公信力和权威不足。 对此,农工党武汉市委建言,颁发“武汉市医患纠纷与处置”政府令,对医患纠纷处置原则、设立医调会等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患者满意、医院认可、政府放心的处置“链”,将医调会与保险经纪公司相结合,由保险经纪公司运作,成立医患纠纷调解理赔中心。该理赔中心主要负责风险防范、纠纷调解和赔偿处理,其运行经费从医疗机构参保基金中支付,以解决医调会“调”而不“赔”的尴尬。 另外,必须从源头与机制上预防医患纠纷。一是医患沟通制度,二是纠纷追责制度,追责因管理混乱导致恶性纠纷的医院及个人,并与个人职称评定挂钩,三是纠纷反馈制度,定期分析,通报情况,举一反三。(湖北日报讯 记者 胡弦 通讯员 阮鹏)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