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爱你爱到杀死你,警惕抑郁症患者“扩大性自杀” |
作者:记者 赵兵…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9-4 9:26:17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
|
近日,武汉一名博导被患抑郁症的妻子用刀杀死在家中,令人不胜唏嘘。年过半百的夫妻两人关系甚好,这位博导本身也知道妻子患有抑郁症,而且还成功阻止过她几次自杀,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最终博导自己却“惹”来杀身之祸。
博导被杀事件,也让舆论再次聚焦抑郁症患者这一特殊的群体。在中国,抑郁障碍人群已达6100万,由于属于多发常见病,抑郁症俗称“心灵感冒”。专家提醒,博导被杀只是被媒体关注的一起案例,而生活中的类似事件并非少见。但是只要身边人及时发现亲人的病症,积极治疗,自杀或杀害至亲的惨剧或将避免。 案例解读▶▶ 杀死亲属属于“扩大性自杀” 武汉博导被妻子杀害的消息传出后,他们的朋友不禁愕然:一对恩爱的夫妻为何拔刀相向? 解放军458医院神经心理科主任王真真分析,从新闻报道事实的本身看,这属于“扩大性自杀”行为,就是抑郁症患者觉得活得很痛苦、很累、很受罪,不但自己不愿意活下去了,还要杀死至亲的人,为亲人“解脱”。 在分析此案例时,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王晓萍也认为属于“扩大性自杀”,亦称为“怜悯杀亲”。在常人看来,抑郁症患者的这种行为可能是无法理解的,但从他(她)们自己的逻辑看,杀死亲人是为了他们好。 抑郁症患者普遍认为:“我死了,他没人照顾,很可怜,所以我要带着他一起死。”抑或认为:“因为我痛苦,只有死亡才能解脱,我痛苦,他也一定痛苦,我要带他一起解脱。”总之,这类病人的特征是爱到极致。 2005年发生在广州的一起惨案,让专家们记忆深刻。当年,广州华港花园老总马豪一家三口惨死家中,悲剧竟是患上抑郁症的马豪自己一手导演的,他用了最惨烈的自杀方式——先把妻女杀死后,自己再自杀。一个著名的地产界精英,一个外人看来拥有事业成功与家庭美满双丰收的商业巨子,一夜间带着妻女撒手人寰,魂归天外。 专家指出,马豪的行为与近日发生在武汉的博导被妻杀死的惨案如出一辙,在医学上称为“扩大性自杀”,是抑郁症患者自杀时采用的方式之一,较为少见,最为惨烈。抑郁症扩大性自杀者多数性格内向、温顺、敏感,平时沉默寡言、谨小慎微、怕得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杀人前,往往经历了比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从而感到极端痛苦、绝望。而受害者均为患者极其关心爱护的人,多为患者的子女或配偶。 专家剖析▶▶ 若及时干预能避免惨剧 在被舆论关注的几起惨剧背后,是数量异常庞大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跃升到第二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的抑郁症患者达3.4亿人,其中,中国抑郁障碍人群达6100万,且呈递增趋势,成年人患病率约5%至10%。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精神障碍患者中,自杀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终身自杀率为4%-10%、抑郁症为6%-15%、酒依赖者为7%-15%。以我国死亡登记资料为依据的研究表明,在我国自杀死亡人群中,精神障碍的患病率约为30%。与以上触目数字相对应的是,其中只有5%的患者接受了正规系统治疗。 “武汉博导的妻子属于重度抑郁症,她早先数次自杀的经历,已经暴露出患者力求自己解脱,但由于未及时正规治疗,发展到杀死至亲。”王真真认为,如果一开始干预、治疗,可以预防发生这样的家庭惨剧。 王真真表示,往往重度抑郁症患者本身是不愿意治疗的,他们对治疗等很多事情缺乏信心和兴趣,个别想着“死”,甚至会想着杀死至亲的人。但是在轻度、中度时,感到睡不着、烦躁等不适,患者一般是有意愿去治疗的,但也有一部分人觉得这种病“丢人”,所以,当亲人朋友发现不对劲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咨询专业人员。 一般而言,如果发现身边的人出现了记忆力、注意力减退,学习工作能力下降或者犹豫不决,什么也不想干;不仅开始自我评价降低,有时还会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自己,常产生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等时,那就应该有所警惕。 更年期和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伴有烦躁不安、心神不宁、浑身燥热、潮红多汗等,而儿童和少年可以表现为易激惹(如不耐烦、为一点小事发怒)。典型的抑郁心境还具有晨重夜轻节律的特点,即情绪低落在早晨较为严重,而傍晚时可有所减轻,凌晨也是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好发时间段。王真真建议,现在很多综合医院设有专门的心理门诊,通过医生的专业咨询和调查测试,一般都能诊断并早早干预治疗,预防发展到重度抑郁症。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