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国内疫苗技术数十年未更新每年有千余孩子患上后遗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28 22:09:28  文章录入:huangyf81  责任编辑:huangyf81

  近日,数起婴儿接种深圳康泰乙肝疫苗后死亡的案例引发公众不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疫苗预防接种达10亿剂次。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即使按照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公布的疫苗不良反应概率是百万分之一到二,那也意味着每年要有超过1000个孩子患上各种疫苗后遗症,留下终身残疾。

  康泰公司对这7名婴儿因注射疫苗死亡的解释是偶合反应死亡。7名婴儿的死亡事件发生是有一定时间间隔的。最早在湖南11月25日,就发生了一起婴儿注射乙肝疫苗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随后在12月6日和9日,湖南又有2名婴儿疑似注射乙肝疫苗后死亡。有公众质疑,如果在湖南发生两例疑似疫苗致死案之后,就全面叫停康泰公司全部批次的乙肝疫苗,那么发生在12月17日的深圳龙岗的致死事件就很有可能避免。

  “偶合”是在这一类鉴定报告中出现最多的字眼。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刘大卫曾专门对此进行解释:“偶合症是指有一些基础性疾病,接种的时候正好赶上了,或者是患有某种感染性疾病,正好要发病,处于潜伏期,打疫苗的时候正好赶上了。所以偶合症和疫苗没有关系。”一旦被鉴定成偶合,就只能自认倒霉,自己承担责任。写不写偶合,很多时候是良心判定。从科学角度而言,没有绝对的事,如果专家内心不想认定,就有一万条理由说它与疫苗无关,所谓不排除,其实就是肯定了。

  乙肝疫苗近日引发数名婴儿致死事件,让国产疫苗的技术和生产再度引发国人关注。疫苗本身是高风险的生物制品,尽管科技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也仍然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疫苗。而如果缺乏一种科学而严谨的生产管理体制,则这种风险将大大增加。在近几年国内频频见诸报端的疫苗事件背后,是公众对疫苗安全日益加深的忧虑。

  每一个家庭在承受着孩子伤残之苦的同时,还面临着给孩子做鉴定的各种困境,“偶合”“排除”“不能排除”“无法确定与疫苗无关”等等似是而非的鉴定结论都使维权之路充满艰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